丝路共融新起点: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开幕

2025-06-02 06:07:58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满载200余名旅客的人文旅游首发专列从西安启程,顺利抵达天山脚下的“苹果城”阿拉木图,将千年古都的唐风汉韵沿跨国铁路线绵延传递,让古老丝绸之路焕发新时代的生机...

  2024年10月,“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阿拉木图旅游日”活动在西安圆满举办。而今,满载200余名旅客的人文旅游首发专列从西安启程,顺利抵达天山脚下的“苹果城”阿拉木图,将千年古都的唐风汉韵沿跨国铁路线绵延传递,让古老丝绸之路焕发新时代的生机。

  2025年6月1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首发开行欢迎仪式暨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交流周开幕式”在阿拉木图Rixos酒店盛大举行,以文旅交融的生动实践,向世界铺展丝路共融、文明共生的壮美画卷。

  《惊鸿舞》翩跹启幕丝路文明跨界对话

  当地时间15时,中国古典舞《惊鸿舞》以飘逸舞姿拉开活动序幕,舞者以灵动身段演绎中华盛世风华,将东方美学的大气雅致呈现在中亚观众面前。

  哈萨克斯坦旅游和体育部旅游委员会主席努尔塔斯致辞时强调,拥有3100年建城史、1100年建都史的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堪称“天然历史博物馆”。他指出,此次交流周是深化中哈双边关系、筑牢友谊的重要里程碑,并透露2025年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将在中国落地30场活动,签署200项合作协议,中国游客赴哈规模显著增长。

  阿拉木图市旅游局局长加利亚女士分享数据:“去年阿拉木图接待9.9万名中国游客,期待更多中亚游客走进西安,体验历史底蕴与美食魅力。”她表示,交流周为两地打开合作新窗口,将推动文旅等领域可持续性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中哈文旅合作数据见证“黄金时代”

  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哈关系迈入新“黄金三十年”,文旅合作成果丰硕。随着免签政策持续释放红利、直飞航线网络加密、跨境支付升级,2024年中国赴哈游客达65.5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78%,恢复至2019年的9倍,中国已跃居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客源国。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7月将新增上海—阿拉木图、北京—阿拉木图直飞航线,为双边全方位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多领域签约 构建西安阿拉木图文旅经贸深度合作

  签约仪式上,六大领域合作备忘录集中签约落地:西安市文旅局与阿拉木图旅游局建立文化旅游国际交流机制;西安旅游集团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推动铁旅融合发展;西安博物院与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达成文物交流合作;两地体育、经贸、医疗康养部门也分别签署协议,形成覆盖文旅、交通、文博、体育、经贸、医疗的全方位立体深度合作。

  “中亚人文旅游专列的开行,既是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务实举措,更是深化两国文旅交流的创新实践。”谈及专列开通的战略意义,此次与哈方签约的西安旅游集团总经理陆飞表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山水相连,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人文旅游专列’开行,此次铁旅合作协议的签署,将通过‘铁路+文旅’的模式,让合作成果惠及普通民众,让两国人民能通过旅行走得更近、看得更清、信得更实——当中国游客在阿拉木图品尝天山苹果时,中亚友人也能在西安古城墙上触摸千年历史,这种双向奔赴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文明对话。”

  在产品规划层面,陆飞介绍,未来开发双线深度游产品致力于旅游便利化与开发跨境旅游线路,联合开发“人文跨国专列游”等主题线路,挖掘两国自然与人文资源,将阿勒泰的林海雪原与阿拉木图的山地风光串联成“跨境生态走廊”。“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到风景,更要通过非遗体验、民俗互动等深度内容,让他们读懂丝路文化的共生密码。”

  活动在哈萨克斯坦传统舞蹈《黑走马》与民乐合奏《阿拉木汗》的欢腾中落幕。现场同步举办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与书画创作专场,让丝路文明在传统艺术碰撞中绽放新光彩。这趟连接西安与阿拉木图的人文专列,正以铁轨为纽带、文化为桥梁,在新时代丝路上书写中哈民心相通的崭新篇章。

  文/特派记者 杨明 张静 图/记者 翟小雪

  记者手记

  阿拉木图初印象

  5月29日11:30西安出发,北京时间5月31日20:45抵达阿拉木图,行走了3668公里,用了五十多个小时,跨越山河,铁轨相连,我们终于到了。还没下车,已经看到了这里热情好客的阿拉木图市民,隔着车窗向我们招手,虽然语言不通,但微笑是问候的最好方式。

  “旅途辛苦了,路上还顺利吗?”一下车,听到这流利的,不带一丝口音的纯正汉语的问候,居然有一种是他乡还是故乡的疑惑?这是我们在阿拉木图期间的领队,一个21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儿——艾玛乌特正在和我们打招呼。艾玛介绍,自己是大三的学生,由于汉语比较流利,所以很荣幸地成为了这次我们的领队。艾玛说他的外婆是中国新疆伊宁人,他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的爸爸就是个翻译官,所以他的中文非常纯正。艾玛掰着指头和我们分享:“我会六种语言,分别是哈萨克语、俄语、维吾尔语、汉语、英语,还有法语,不过法语还正在学习中。”艾玛不但没有一丝口音,还能看懂汉字,他说自己没事还用读书软件看中国作家的小说,大部分都能看懂,如果看不懂的地方,就用翻译软件,目前自己仅在这个软件上就看了二十几本书了。艾玛说自己去过中国的乌鲁木齐,去过中国的首都北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西安看看,他对那里向往很久了。正在我们对艾玛那一口流利的中文好奇不已时,阿拉木图当地准备的简朴却欢乐的欢迎仪式开始了,一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在空中拍摄全景,艾玛说:“看,这无人机肯定来自中国。”

  阿拉木图的人们很热情,他们身着白色的民族服装,用他们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了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居然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漂亮的哈萨克姑娘还给我们送上了香甜的巧克力,看到大家都说好吃,艾玛也满面笑容:“只要你们觉得喜欢,我们开心了。”虽然艾玛的汉语没有一丝口音,但交流多了,就会发现他的中国话的特别之处,比如当大家夸他“汉语说得很棒”时,他会说“过奖过奖”,这样的文绉绉的语言让我们都有点忍俊不禁。

  有人说阿拉木图是“森林之城”,也有人说这里是“雪山下的城市”,整座城市有着清爽干净的恬淡气质。1日清晨,因为三个小时的时差,得以在这个城市刚刚醒来之际就有机会静静地感受它的魅力。抬眼望去,远处的雪山在清晨多了几分神秘感,我们所在酒店的隔壁,有个跑马场,几位十几岁的少年正在进行马术训练,马背上的民族果然名不虚传。再往前走,街道上看到了在西安已经消失了很久的无轨电车,街道上整齐摆放的电动滑板车据说就是这里的共享单车。偶尔能看到背着箱子的外卖小哥走过去,原来这里可以步行送外卖,让人有点感叹这里的慢节奏。原来,无论在西安还是在阿拉木图,只要岁月静好,那就是人们最渴盼的幸福……

  文/特派记者 杨明 张静 图/记者 翟小雪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西安 阿拉木图 人文旅游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