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韩璋 记者 樊星)5月29日,渭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渭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康介绍了渭南建强科创平台促进成果转化方面情况。
张盛康表示,近年来,渭南市科技局以秦创原建设为主线,建平台、育主体、促转化、优生态,实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核心指标屡创新高,加速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有力支撑了渭南高质量发展。
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聚焦“353”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需求,先后建成3D打印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器、省级山羊乳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等各类创新平台183个。优化区域创新平台布局。临渭高新区获批建设,形成了1个渭南国家高新区+韩城等5个省级高新区协同创新格局,蒲城高新区在县域高新区2024年度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全省第二。
育主体,实现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创新主体量质齐增。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三年增长192.5%,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44.2%。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充分发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引领作用,建立“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后补助”组合激励机制,近四年已累计投入9.32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经费突破20亿元大关,增速32.6%,排名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23.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0%)。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研发经费比重88.64%,远超全省平均水平(56.8%)。科技产出成果丰硕。
促转化,释放“三项改革”强劲动能。2024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县市行活动13场次,技术合同成交额三年增幅413.11%,2024年突破30亿元,荣获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秀单位。校地合作双向奔赴。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设立了渭南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坚持“投行思维”“链式招商”,累计投资华诚领航等9家企业6700万元,引导金融机构跟进投资7.55亿元,放大倍数8.35倍,培育上市后备企业5家,走出了陕西地市创投基金延链补链强链“渭南模式”。
优服务,涵养“热带雨林”创新生态。飞地孵化彰显特色。借助西安科技资源优势,在西安高新区成立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113家,引力盾、腾元慧科等6家企业落地渭南,形成了“西安研发、渭南转化、园区落地”飞地孵化模式,获批全省首批高能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服务持续提升。发挥秦创原(渭南)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作用,常态化开展科技服务“四进”活动,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效益”。
下阶段,渭南将聚力推进秦创原(渭南)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坚决打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硬仗。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