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花海映蓝田:烟火气里的幸福新图景

2025-05-22 17:02:1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5月21日,在西安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17家中央、省级、市级媒体深入蓝田县实地探访,共同探寻“千万工程”引领下的乡村变革之路。...

  5月21日,在西安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17家中央、省级、市级媒体深入蓝田县实地探访,共同探寻“千万工程”引领下的乡村变革之路。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从漫山花海到特色村落,从温馨养老社区到蓬勃产业园区,发展画卷正徐徐铺展。

  荞麦岭上的“花样”经济

  初夏微风拂过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的荞麦岭,粉白、浅红、乳白三色花海层层叠叠,与远处苍翠的秦岭山脉相映成画。谁能想到,这片曾无人问津的荒坡,如今成了西安人朋友圈里的“顶流”打卡地。每逢花期,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沿着蜿蜒小路漫步,沉浸式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魅力。

  “以前这里荒草丛生,现在靠着花海,日子越过越红火!”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吝朋涛满脸笑意。九间房镇副镇长刘昇介绍,为推动荞麦花海项目落地,镇政府全程协调,不仅完成土地流转,还新建道路、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并积极为农户争取政策扶持。

  村里围绕荞麦做足文章,开发出荞麦煎饼、荞麦饸饹等特色美食,同步开设电商销售渠道。“每天现做的荞麦煎饼,在网上半天就抢购一空!”吝朋涛说。云涧凡尘民宿主理人李荣被花海吸引,租下三家村民宅基地,改造出别具一格的特色民宿。村民不仅每年能拿到租金,还可在民宿打工,实现双份收入。李荣团队还研发出荞麦啤酒、荞麦咖啡等特色饮品,深受游客喜爱。每到周末,民宿预订电话响个不停。在乡宴实验室,游客可亲手体验制作荞麦美食;周边农户支起小摊,售卖烤红薯、煮玉米等农家小吃,村子热闹非凡。

  回溯过往,峪口村曾是“空壳村”,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大片田地抛荒,集体经济近乎为零。经过多番考量,村里决定利用山岭坡地种植荞麦,以花为媒发展“旅游饭”“产业饭”。

  将军村里的“侨”见新貌

  走进前卫镇将军故里·疙瘩村,古朴的关中民居与现代文旅设施碰撞出别样火花。由废弃小学改造而成的凫咖啡会客厅,保留斑驳土墙,融入时尚设计元素,成为村里最亮眼的打卡点。南非丝路产业投资促进中心执行主任胥建礼,这位归国华侨正是凫咖啡的“主理人”之一。“第一次来到将军村,就被这里的古朴气息和自然环境吸引,希望通过凫咖啡,将这里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胥建礼说。

  凫咖啡会客厅不仅是喝咖啡的好去处,更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以其为中心,将军村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民宿,其中四合院式民宿,成为企业团建、游客长住的首选。周边还开辟露营、野营基地,每逢节假日,一顶顶帐篷在青山绿水间“绽放”,游客在此烧烤、观星,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作为村集体企业,凫咖啡会客厅与民宿、露营地协同发展,带动村里80多人就业,村民通过参与服务、售卖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白鹿溪谷里的“银发乐园”

  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温馨家园。推开房门,房间内窗明几净,木质家具温润舒适,适老化设计无处不在:圆角桌椅避免磕碰,床边安装紧急呼叫按钮,卫生间配备防滑垫、扶手,急救电话标识醒目。“每个房间都别具特色,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窗外园林美景。”颐养中心副总经理李毅光介绍。

  电梯里设置的柔软座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贴心关怀。中心配备来自德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国际先进康复医疗设备,涵盖针对身体各部位的专业训练器械,以及手部精细动作训练、视力养护设备。

  83岁的周爷爷来自外地,考察两次后选择入住。“每月费用4000元,但服务和设施绝对值回票价。电梯有座椅,房间、卫生间都有紧急报警,电子设备24小时监测健康,孩子们在外地工作也安心。”

  手工室里,91岁的张奶奶和老人们一起制作的折纸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天下午,书法室、舞蹈室、合唱室热闹非凡,老人们挥毫泼墨、翩翩起舞、一展歌喉,生活丰富得很!李毅光说。西安市民政局养老处副处长刘阳表示,白鹿溪谷是西安深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生动实践,全市完善的养老政策体系,为养老事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匠心育才,小炒瓢里的大乾坤

  走进蓝田厨师学校,远远就能听见“哗啦、哗啦”的声响。17岁的学员小陈正专注地颠着装满沙子的炒瓢,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别小看这沙子,练的就是腕力和火候把控,沙练好了,炒菜时才能做到人瓢合一。”校长张辉介绍,“很多名厨都是从这一步走出来的。”

  实训教室里,学生们各展身手:有的快速拉扯出细如发丝的面条,有的将面饼高高抛起,落地时薄如蝉翼。工艺展台前,果蔬雕刻的玫瑰花娇艳欲滴,陶粉捏制的舞狮活灵活现。

  “课程分基本功、热菜、面点、雕刻四大模块,每个环节都要过‘实战关’。”张辉校长说,学校与西安38家星级酒店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生还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西安市教育局高职成处四级调研员雷琪表示:“蓝田厨师学校是我市深化产教融合的典型案例。全市103所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托育、家政等紧缺专业,年培养毕业生8000人,为民生领域和地方产业发展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低空经济“飞”出产业新高度

  轰鸣的螺旋桨声中,一架架无人机从西安蓝田机场腾空而起,已有23家企业入驻。西安市工信局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处副处长张卫刚表示,蓝田正抢抓低空经济机遇,规划打造通用航空制造、运营服务、文旅体验等全产业链。目前,从德国引进的无人机智能生产线昼夜运转,本地孵化的“秦岭云眼”公司研发的生态监测系统,让护林员巡护效率提升80%。

  如今,蓝田机场新增跳伞活动,吸引众多极限运动爱好者。专业教练团队为游客提供安全指导和培训,确保体验安全刺激。同时,机场也成为无人机单位及航空领域机构开展研学、训练的热门场所,配备完善教学设施和训练场地。

  电子产业崛起,注入发展新活力

  在三元科技创新园B18栋吉祥腾达工业园内,蓝田祥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园区提供政策扶持和产业链配套服务,让我们能专注创新。”公司经理刘建峰介绍,企业今年产值预计增长40%,新增就业岗位150个。吉祥腾达和蓝田祥达研发的新型TD扁平线共模电感产品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等领域 。

  西安市人社局就业处弋群峰介绍,今年以来,西安市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落实阶段性降费率、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蓝田众多企业受益,稳定就业岗位。通过劳务协作,蓝田帮助3487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蓝田厨师”等劳务品牌吸纳大量脱贫劳动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从荞麦岭的特色产业到将军村的文旅融合,从白鹿溪谷的温馨养老到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再到厨师学校的匠心育才与电子产业的创新崛起,蓝田的每个角落都涌动着发展活力。这里没有宏大的口号,只有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民宿里的欢声笑语、咖啡屋飘出的醇香、养老院里的温暖、机场园区的忙碌、厨师学校的烟火气,共同绘就了一幅热气腾腾的幸福新图景。(张楚翌)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荞麦花海 烟火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