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艺丹青:陕北的建筑彩绘

2022-05-19 19:16:26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提到陕北的匠艺丹青,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是说到老式家具和以前农家灶台画、炕围子画,估计每个人的家里都有过。陕北匠艺丹青,是流行于陕北的绘画性装饰艺术,包括建筑彩画、庙宇壁画和炕围画、灶台画、家用木器装饰画、玻璃镜匾画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文化自信对于陕北人来说,无论贫富,每家的炕围子、灶台上、家具上都画着画儿,只不过是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有繁有简。陕北人习惯在炕上拉话、做针线、吃饭和待客,连着炕的灶台既烧水做饭也给土炕供热。坐在炕上,人们目之所及的灶台画、炕围画里牡丹盛开、美禽展翅,匠艺丹青让窑洞生活有了更多明亮的色彩。

  榆林老街星明楼上的传统彩绘色彩艳丽、惟妙惟肖 张玲玲 摄

  提到陕北的匠艺丹青,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但是说到老式家具和以前农家灶台画、炕围子画,估计每个人的家里都有过。

  陕北匠艺丹青,是流行于陕北的绘画性装饰艺术,包括建筑彩画、庙宇壁画和炕围画、灶台画、家用木器装饰画、玻璃镜匾画等,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过去陕北出嫁女子都要带上两个箱子做陪嫁,而这箱子一定要请画匠画上喜鹊、鸳鸯、胖娃娃等等,这样既大方好看,也表达了娘家的美好心愿,”榆林榆阳区的任今民现在已年过七旬,年轻时四处游走当画匠,现在是匠艺丹青国家非遗项目传承人。

  1 家家都有炕围子画

  对于陕北人来说,无论贫富,每家的炕围子、灶台上、家具上都画的有画儿,只不过是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有繁有简。

  陕北人习惯在炕上拉话、做针线、吃饭和待客,连着炕的灶台既烧水做饭也给土炕供热。坐在炕上,人们目之所及的灶台画、炕围画里牡丹盛开、美禽展翅,匠艺丹青让窑洞生活有了更多明亮的颜色。与此同时,这些画儿也很有实用性,灶台画在灶台一圈能为墙体隔潮,便于擦洗烟尘,炕围画在炕上一圈则使墙皮密实耐磨,衣服也不会蹭脏。

  因为匠艺丹青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因为被认为是有手艺的人,匠艺丹青的艺人在陕北农村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像任今民这样的画匠,在以前的陕北农村也叫做“游画匠”“画花的”。这些民间艺人大都通过师傅言传身教,底稿图案都记在脑子里。平时是农民,有活儿了就游走各处干活,所谓“游画匠”,就是四处游着。

  “我们在哪儿都可以画,木头上行、墙上行、玻璃上也行,根据主家提供的要作画的地方大小、形状来设计图案。大部分都是自己想着画,有山水花卉、动物、古典故事、人物等等,总之是表达喜庆祥和的意思,让家里看起来很红火。”任今民说。

  任今民告诉记者,彩绘的颜料不是普通的油漆,都是矿物质,因此颜色保留的时间更长,一般十年左右才需要重新绘制。

  长安大学文传学院的教师高晓黎曾多次前往陕北考察匠艺丹青。她告诉记者,匠艺丹青的绘画内容随时代而变,以箱柜画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在大红底色或者纯墨黑底色的家具四面画上四季花鸟,显得古朴典雅、细致讲究。80年代到90年代,这是匠艺丹青创作内容最繁华丰富的时候,花鸟走兽、历史人物故事等都有。9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传统的手绘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简单的勾边、拓印等,再往后农家中的这些彩绘就被油漆和瓷砖取代了。

  国家非遗项目传承人任今民正在创作

  2 文化建筑再放光彩

  匠艺丹青,除了可以装饰老百姓的生活,庙宇的壁画、建筑彩绘也是由同一群画匠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家中不再需要这些彩绘。所幸的是,最近几年各地文化长廊、仿古建筑的修建和庙宇的新建翻修让人们有了近距离感受匠艺丹青的机会。

  榆林市老街上的六楼骑街是榆林的文化标志,六座楼上的彩绘色彩艳丽、惟妙惟肖,有很多都是近些年新绘的,而老街新华书店长廊上的匠艺丹青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榆林古城的古色古香。任今民就曾在榆林老街恢复明、清风格的时候,参与了老街文昌楼、鼓楼、牌楼、世纪广场长廊以及民居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彩绘。

  虽然箱柜炕灶上的彩绘已经难寻踪迹,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建筑上感受陕北匠艺丹青的魅力。雀替,也称花牙子,是陕北建筑彩绘最有特色的一个部位,安塞老灵寺雀替上多见一种鸟,雕绘得细致鲜活,村民说这鸟叫做“火镰把花雀雀”,本地生灵,雌鸟灰色、雄鸟红色。这也可见匠艺丹青这门手艺中艺术与生活、艺术家与大众的浑然融通。

  匠人正在画寺庙用品

  3 传承中避免破坏

  能在庙宇古建的修缮中再放光彩,这对匠艺丹青的传承本是件好事,不过如何科学务实地传承,避免“生产性破坏”成了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榆林市老城鼓楼的修缮中,设计单位摒弃了鼓楼原有的陕北传统特色,设计了在其他地方也能见到的清代官式风格。领头的画匠任今民对此提出异议,坚持陕北特色彩绘,如此人们现在才有幸在鼓楼上一睹陕北建筑彩绘的风采。

  而陕北另外一处历史遗迹的翻修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前几年地方政府耗资200万元将省文物专家称赞的代表陕北地方特色的彩画改造成了“故宫式”的金碧辉煌,这让很多美术界学者非常痛心。

  西安美术学院的王宁宇教授关注陕北匠艺丹青四十多年,他搜集整理了很多相关资料。他说:“世界美术史上的很多大画家都是画匠出身的,我国历史上的宫殿、公共建筑中的壁画、装饰等也都是由匠人完成的。在现代匠艺丹青的创作中,传统的匠人没有发言权,我认为这对传承匠艺丹青,延续地方传统特色是不利的。”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知识生产,用文字、书本的方式记录下匠艺丹青的手艺和图案。”王宁宇说,“这主要是为了让后人能有据可循,参照记录下匠人的经验进行传承,让匠艺丹青有更大的影响力,得到更好的尊重。”(陕西日报记者 张玲玲)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陕北匠艺丹青 建筑 彩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