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永不朽 ——探寻丹凤县庾家河背后的红色印记

2022-05-19 17:52:08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曾经,庾岭镇(旧称庾家河)发生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这场战斗是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场决战。这一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围剿,结束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c306a8afcad8e12f402c9816a7132b81.jpeg

  庾岭镇是红军第二十五军战斗过的地方。

  错落有致的楼房,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街道……暮冬时节,商洛市丹凤县庾岭镇太阳高照,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曾经,庾岭镇(旧称庾家河)发生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最险恶的战斗,这场战斗是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一场决战。这一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围剿,结束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历时20多天、长驱1800余里挺进陕南的战斗历程,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困境,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2月2日清晨,记者从丹凤县城驱车出发,沿山间小路一路向北,行驶约37公里来到丹凤县庾家河战斗旧址,寻访当年红二十五军战斗过的地方,探寻红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中药铺里的红军印记

  “天上升起大明星,东边来了徐海东。徐海东,真英雄,率领红军闹长征……”刚到镇上,远远地就听见嘹亮的歌声从一间老屋里传来。记者上前一看,老屋的门楣上,挂着“春茂永”三个大字。老屋里,身穿红军服装的杨青山为游客动情地演唱与红二十五军相关的红色歌曲。

  这里曾是一家中药铺,杨青山便是这家中药铺的继承人。“我爷爷叫杨春荣,他是中药铺主人,当年庾家河战斗期间,爷爷曾为负伤的红二十五军战士救治。”杨青山说。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长征。12月9日,根据中央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的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由洛南三要司进入庾家河。

  “我们这里山大林深,地形复杂,适合红军进行休整和作战。”杨青山说,“当红二十五军来到庾家河时,看到爷爷杨春荣比较可靠,便把军部设在‘春茂永’中药铺。”

  在这家陈旧的中药铺里,至今还摆放着不少红军留下的物品。杨青山指着墙角的背篓对记者说:“这是红军当年背干粮的饭篓。当时条件恶劣,他们都靠背着干粮长征。即将离开这里时,干粮吃光了,索性也把这个饭篓留给爷爷作纪念。” 在“春茂永”中药铺里,随处可见红军吃饭的碗、应急的药箱,这一件件历史物品,都是红二十五军珍贵的红色印记。

  八仙桌前召开的历史会议

  在中药铺的后屋内,一张古朴的八仙桌十分惹眼。“爷爷告诉我,当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杨青山说。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 “春茂永”中药铺召开第十八次常委会议,也就是在这张八仙桌前,他们讨论在鄂豫陕边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苏区),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会议由省委书记徐宝珊主持,省委常委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郑位三、戴季英等出席了会议。当时,徐宝珊坐在正中间,徐海东与程子华分坐两边,郑位三坐在背对门的位置进行会议记录……”在杨青山的解释下,会议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

  会上作出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及时地解决了选择新区和制定当前工作的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并明确提出了“立即建立鄂豫陕省委,为创造鄂豫陕苏区而斗争”的战斗口号。

  会议的当天,省委常委、秘书长郑位三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和任务,还起草了“什么是红军”的传单。“这份传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有关政策,提出‘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军队’‘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红军的基本主张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帮助穷人免除一切捐税,不交租不还高利贷,欢迎到红军中来’等内容。这份传单在新区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号召力。”丹凤县委史志办主任刘建军说。

  纪念碑前的奋战故事

  “庾家河战斗是庾家河会议期间发生的一场战事。当时军队领导都在热烈讨论,我爷爷杨春荣突然听到从庾家河东北方向传来的枪声,并且越来越激烈,然后便看到会议被迫中止。只见程子华他们提着枪从南房出来,带着人直接就朝山上跑……”杨青山绘声绘色地向记者描述红二十五军当年在庾家河战斗时的情景。

  庾家河向北约1公里,是七里荫岭。原来,红二十五军到达庾家河还未来得及休整,国民党第六十师先头部队便尾追而来。由于红二十五军驻扎在庾家河东山坳口的排哨过度疲劳,放松了戒备,未及时发现敌情,因此,战斗一开始,敌军就抢占了七里荫岭山梁的有利地形,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

  杨青山说:“副军长徐海东首先带领二二三团反击,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也各率一个团随后紧跟。副军长徐海东带领二二三团向敌发起冲锋,夺回七里荫岭东山坳口,后续部队赶到协同将敌打退。激战中徐海东、程子华都身负重伤。”

  “战斗持续到黄昏,在政委吴焕先指挥下,经过20多次的反复冲杀共毙伤敌800多名,将敌击溃,向卢氏方向逃窜。”刘建军说,“此战获胜,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有效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尾追,使红二十五军暂时摆脱了困境,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也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铭记庾家河战斗的历史,中共丹凤县委、丹凤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七里荫岭举行了“庾家河战斗纪念碑落成典礼”,并建造了四角亭,纪念碑就矗立于四角亭正中。纪念碑正面“庾家河战斗纪念碑”8个大字,正是由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原中纪委副书记郭述申亲笔题写。在太阳的映照下,这座纪念碑熠熠生辉,仿佛向人们诉说那段峥嵘岁月。

  记者 郭诗梦

  访谈与点评

  发扬革命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访丹凤县委史志办主任刘建军

  记者:如何看待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和庾家河战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刘建军: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是红二十五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于1934年11月16日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在12月10日到达丹凤县庾家河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正在进行时,尾追而来的国民党第六十师向红二十五军驻地庾家河街发起进攻。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立即中止会议,与二十余倍于我之敌发生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庾家河战斗。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庾家河战斗的胜利,不仅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而且锻炼和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战斗创造了条件,为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记者: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和庾家河战斗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现实意义?

  刘建军:会议旧址和战斗遗址,记录着一段段出生入死、不屈不挠的革命事迹。通过对这段历史旧址遗址的保护、开发、宣传,有利于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有利于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激发人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脱贫攻坚中,通过组织各级党员干部、驻村干部重温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学习革命先辈“铁肩担道义、初心永不改”的光辉事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传承革命薪火,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政治担当,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成绩。

  而今,在党中央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丹凤儿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形成了“艰苦创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丹凤县与全市、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也是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起追赶超越的巨大精神力量。

  记者 郭诗梦

  采访手记

  “老”故事“新”传承

  郭诗梦

  在采访过程中,杨青山告诉记者,自从他的爷爷与红军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家里世世代代都在承袭长征精神。现在他的儿子杨明今年20岁,已经开始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把红二十五军在丹凤的故事接着讲下去。

  据杨青山介绍,自己年龄较大,每次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讲的都是父亲和爷爷告诉他的故事,用的也是传统语言和方式。“最多在讲解过程中用手风琴伴奏,为大家演唱红军歌曲。”杨青山说。而作为年轻人的杨明,在了解和讲述这些红军故事时,则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时常上专业网站搜集相关材料。在讲解时,为了增加趣味性,有时还会使用网络语言、播放网络小短片。”杨青山说。

  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应是与时俱进的。当今社会,“80后”“90后”已逐渐成为社会主力,“00后”也正在步入社会。在向他们讲述红军故事和传播长征精神时,应像杨明一样,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结合社会新视角和时代下的流行元素,让“老”故事讲出“新”味道,便于青年人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感悟红军的感人故事,由此让红军长征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红色档案

  1934年12月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2900余人进至丹凤县庾家河。当年12月10日,在“春茂永”中药铺召开中共鄂豫皖(陕)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同日,与国民党第六十师发生了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庾家河战斗。此后,红二十五军在丹凤坚持斗争两年零四个月,创建了以丹凤为中心区域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存在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中共鄂豫陕省委先后建立了1个边区,2个县苏维埃政府及13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基层苏维埃政权。这不仅壮大和发展了革命力量,而且有力地配合和策应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

  (记者 郭诗梦整理)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丹凤县 庾岭镇 红军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