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由陕西省法学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西安财经大学法学院协办的第七届“法治陕西论坛”在西安隆重举行。论坛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为主题,汇聚全省政法系统、高校、实务界代表,围绕法治建设重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凝聚共识,擘画法治陕西新蓝图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刘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维斌,省政协副主席李忠民出席论坛,开幕式由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克俭主持,省政府副秘书长矫增兵致辞。
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全面介绍了陕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陕西法治政府建设实现从有形到有效的深层次转变,延安、宝鸡等多地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实现三连升。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王凯华通报了论坛征文评奖结果,彰显了法学研究与陕西实践的深度融合。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刘强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水平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陕西、平安陕西贡献更大力量。
交流发言:多维发力,破解法治建设关键课题

在交流发言阶段,六位发言人精准对接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其中省政协常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赵黎明围绕"加强新时代律师人才队伍建设"作交流发言。他以《植根法治陕西大局 培育新时代法治人才》为题,结合30余年实务经验与我省律师队伍发展现状,提出律师人才培养的"四维路径",引起高度关注。
一、价值引领,铸魂育人
律师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当前我省律师人数已达21665人,位居西北首位。赵黎明强调,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技艺,更应坚守“价值理性”,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执业全过程,主动融入法治陕西建设大局,实现从“法律技工”向“法治使命担当者”的转变。海普睿诚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持续为特殊群体与中小微企业提供公益服务,正是践行“人民律师”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系统培育,构建“三位一体”能力体系
围绕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复合能力,赵黎明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
专业能力上,倡导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推动律师从“法律工程师”向“法律总工程师”转型,打造“高精尖缺”法治人才;
社会能力方面,强调律师应具备宏观视野,通过“百名律师进百村”、参与地方立法、重大项目法律审查等实践,提升社会治理参与度;
复合能力建设上,他指出要把握“一带一路”机遇与科技变革趋势,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善用AI、大数据赋能法律实务。
三、坚守底线,筑牢执业生命线

职业道德是律师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律所必须对违规行为“零容忍”,青年律师更应系好“第一粒扣子”,让专业能力在纪律边界内充分发挥作用。
四、知行合一,实现职业价值升华
赵黎明从哲学层面指出,律师的培养最终要回归“知行合一”,只有在具体案件、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实践中不断锤炼,真正让纸上的法律走向实践,才能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就新时代法治人才的价值使命。
赵黎明的发言立足陕西本土实践,逻辑严密、立意深远,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务导向,为陕西律师人才培养以及律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卓有建树的系统思考。
作为陕西本土领先的律师事务所,海普睿诚始终秉持“专业立所、人才兴所、品牌铸所、文化强所”的发展理念,持续参与法治社会建设。未来,海普睿诚将继续深化律师人才培养机制,为法治陕西建设注入更多专业力量与智慧支持。(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