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民生!守护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2025-11-15 00:49:20  来源:新华网  


[摘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步履铿锵,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当法治的阳光洒向每一寸土地,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因有法治守护而愈发坚实...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题:法护民生!守护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刘硕、鲁畅

  11月12日晚,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跨境赌博“十大逃犯”之一的佘智江被成功从泰国引渡回国。除恶务尽,有逃必追,彰显着法治的威严与公正。

  法,国之权衡,时之准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步履铿锵,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当法治的阳光洒向每一寸土地,亿万人民“稳稳的幸福”因有法治守护而愈发坚实。

  以法之名,守护国泰民安——

  平安,是民生之基。

  对平安的守护,蕴藏于雷霆万钧的铁腕惩治中。当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被严惩,当余华英、劳荣枝等罪犯伏法,法治利剑出鞘,昭示着“有恶必除”的坚定决心,回应人民对朗朗乾坤的共同期盼。

  2024年1月30日,缅甸警方依法向我公安机关移交的白所成、白应苍、魏怀仁、刘正祥、刘正茂、徐老发6名缅北果敢电诈犯罪集团重要头目和另外4名重大犯罪嫌疑人在被押解回国的飞机上。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十四五”期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大幅下降,命案发案率持续走低,2024年中国每10万人命案发生数为0.44起,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

  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今年以来北京警方已返还群众因电诈被骗资金6.53亿元;天津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模型发现骗保线索,有效堵住医保漏洞;数字法院、智能辅助办案等为法官减负、让正义提速……科技赋能,法治守护更精准、高效,平安中国成色更足、质感更高。

  良法善治,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工钱一分不少,全都拿到了!”在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镇综治中心,30余名工人紧握调解协议书,难掩激动。今年7月,这起涉及多方、耗时数月的装修纠纷,经公安、法院、信访等部门协同发力有效化解。

  一扇门内,千头万绪的矛盾纠纷得以消弭。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全国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近16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调解协议履行率超过92%,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23年12月8日,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街道兆丰路社区“家事驿站”,律师在为社区邻里协调员普及调解方法。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法治的力量不仅在于约束,更在于引领与教化。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村民的美德善行可兑换“积分”,换取生活用品,更换来淳朴乡风。“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曾经的“懒散夫妻”主动加入清扫队伍,曾把路灯扛回家的村民成了治安积极分子……矛盾纠纷日渐减少,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成为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

  刚柔并济,法治散发人性之光——

  “你安全跑单,妹妹才能安心读书。”上海杨浦街头,交警倪嘉辉一句暖心劝诫,让未戴头盔的外卖骑手小杨眼眶湿润。注意到小伙子破旧的棉鞋,倪嘉辉送上新鞋新盔,并与外卖站点结对帮扶。如今,该站160多名骑手交通违法率下降85%,头盔佩戴率达100%。

  这温暖一幕,正是法治中国的生动缩影。法中有情,令行而人心暖。越来越多“刚柔并济”的执法实践散发人性之光,成为一场场全民法治公开课。

  2025年5月23日,在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北京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处理中心,事故处理支队支队长于海涛(中)和民警在统筹调度全市轻微交通事故警情远程处置工作。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法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最终要落脚于权益保障与福祉增进。从“教科书式执法”到“阳光警务”,从“首违不罚”的人性化裁量到“学法减分”的教化式惩戒,从“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简化流程到群众办事“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以人为本的执法司法实践背后,深深烙印着法治建设的为民初心。

  “十五五”大幕将启,法治中国奋楫前行,以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守护,照亮每一个人的幸福之路。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依法治国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