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陕西积极推进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各试点城市围绕气候风险评估、产业转型与城市韧性提升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应气候变化发展模式。
据了解,陕西共有3个城市入选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其中,商洛市和西咸新区于2017年成为首批试点,铜川市于2024年新增入选。
商洛市重点从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强化气候风险评估、提升适应能力等方面入手,科学设定本地建设目标,系统探索城市建设路径,有效增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西咸新区印发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案,提出构建“6+3”建设模式,聚焦工作体系完善、风险评估强化、预警预测加强、空间布局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及水安全保障等六大方面,致力于打造气候生态高地、推动试点协同增效与科技创新引领。
铜川市积极推动气候适应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构建了专项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区域气候敏感性与脆弱性动态评估,并依托气候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选育出“耀芩1号”黄芩、抗旱丹参等抗逆性优良品种。同时,通过整合生态资源,推动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为城市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
在科技支撑方面,陕西省气象局自主研发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系统”集成气候变化分析、影响评估、城市气候效应分析、未来预估及成果可视化五大功能模块,可实现极端天气精准研判与动态追踪,开展热岛、雨岛、干湿岛等效应的量化分析,并建立水资源、能源、人体舒适度、交通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对关键行业的具体影响。系统还可对未来气候要素变化及高影响天气进行科学预估,配套智能报告生成功能,为决策提供清晰参考。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将围绕构建气候适应型社会、优化统筹协调、强化风险评估、推动基础设施改造、争取资金支持及促进经验交流等重点方向持续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
(记者 李欣泽)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