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铜川市陈炉古镇王家瓷坊里,耀州瓷第六代传承人王战军在给采访团介绍“耀州四宝”。
□ 记者 马尤翼 文/图
11月3日,以“传承之光·同心点亮”为主题,由省委统战部组织的“统战宣传基层行”采访团走进铜川市陈炉古镇,探寻这座千年瓷都的非遗传承密码。
秋日暖阳下,古镇里的瓷罐小径上,瓷光与日光交织耀眼。这座被“瓷”浸润到根脉的村落,是中国古代名窑耀州窑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耀州窑唯一遗存“炉火千年不绝”的烧造基地。
“你家的窑背我家的院,院内再把房子建”——这独属陈炉古镇的聚落景观,王家瓷坊就藏于其间。踏入院门,“陈炉八景”文化墙与瓷艺景观扑入眼帘,耀州瓷第六代传承人、铜川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王战军迎上前来,深情讲述陈炉故事。
“好瓷器自己会说话”
“我们山里头有做瓷器的土,脚下还踩着耀州窑千年传承的文化根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陈炉人,王战军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小到大捧着黄土当宝贝,靠着这土生活,靠着这土传承。
受父母影响,王战军“生下来就踩着制瓷的根”。1990年,他高中毕业后,进入陈炉陶瓷厂工作。“我跟媳妇也是通过陶瓷认识的,她是刻花的,我是做瓷的。”
1996年,下岗浪潮席卷而至,王战军没有迷茫,而是带着妻子创办了王家瓷坊。春去秋来,夫妻俩守着一方窑炉,凭着过硬的技艺渐渐在当地闯出了名气。
“制瓷这行骗不了人,选好料、守好工艺、磨好细节,好瓷器自己会说话。”作为耀州瓷传统工艺的坚守者,王战军始终信奉“和土为坯,转轮就制”的古训。在他看来,取料、和泥、拉坯、刻花、施釉、烧制……70多道工序环环相扣,容不得一点马虎。
2008年,西安餐饮商家纷纷找上门来,定制以“大老碗”为主的餐具,这让王家瓷坊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
“‘大老碗’咱当地人叫‘蓝花’,是陈炉独有的传统青花瓷,碗大、壁厚、音脆,正合老陕人的豪爽性情。”王战军由此看到市场的风向:陕西的美食在哪儿飘香,他们老碗就可以在哪儿亮相。随后,他主推“大老碗”,在彰显“老陕”美食文化底蕴中,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
眼前的瓷坊里,工匠们正有条不紊地为“大老碗”瓷坯勾勒纹样,寥寥数笔,缠枝牡丹与几尾小鱼便使“大老碗”鲜活起来。如今,“大老碗”一个单品每年销售就稳定在1万件以上。在厚重传承基础上,多年来,王战军陆续推出黑釉剔花瓷、兰花大老碗、耀州窑传统青瓷、餐具、茶具、居家陈设瓷、现代陶艺及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系列500多个品种。
独辟蹊径让瓷器“活起来”
王战军不只是个“守旧”的制瓷人,还是个善创新的“说瓷人”。他深知,传统文化要活态传承,就得让更多人看见、触摸、感受到。为此,他独辟蹊径让瓷器“活起来”——不仅在瓷坊里展示成品,还在现场演示制瓷过程和背后文化,更绝的是他的“互动秘籍”……
每逢参观团走进王家瓷坊,一声底气十足的“大老碗儿咧!”总会瞬间引来聚焦目光。循声望去,王战军捧起自家的“镇店之宝”——一只硕大的陈炉大老碗,轻叩瓷壁,清越脆亮的律音余韵绵长,仿佛是老碗在诉说千年瓷韵。
让人啧啧称奇的还有王战军对“耀州四宝”声色并茂的演示:用倒流壶“逆势”出水、良心壶“明辨”分寸、凤鸣壶“声动”四座、公道杯“均分”甘醇……正待缓神之时,王战军邀请大家亲手触摸耀州瓷的釉面和纹路,敲一敲瓷身,通过看、听、触多维感受千年瓷文化的魅力。
“不能只把瓷器摆在那儿,得让人和瓷之间产生情感联结。”这是王战军坚持的“陶瓷”哲学。在十年前的王家瓷坊里,耀州瓷的魅力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触、可忆的鲜活体验。
这座守得住传统、玩得转创新的瓷坊,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传承耀州瓷文化、培育行业新人的重要平台,2024年又成为铜川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王战军作为基地带头人,在主动搭建平台中凝聚起同行力量。
让耀州瓷火种越传越广
多年来,王家瓷坊不仅吸纳了众多制陶人就业,更培养出一批批技艺精湛的人才,支持他们自立门户,让耀州瓷的火种越传越广。如今,累计培养出省级陶瓷工艺大师2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等各类专业人才13名,成为陈炉古镇的“陶瓷人才摇篮”。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抱团发展,才能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王战军说,希望能带动更多新阶层人士投身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事业。
在担任十四届铜川市政协委员期间,王战军一直不忘为陶瓷行业的人才培育鼓与呼:“虽然省内部分高校和技校已尝试开设陶瓷专业,但要培养出兼具全面陶瓷知识与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在他看来,人才是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根基,只有让更多年轻人真正爱上制瓷、投身制瓷,将匠心融入血脉,这座千年瓷都的窑火才能真正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今年5月,2025铜川市陶瓷技能大赛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方位展示了新一代陶瓷从业者的精湛技艺与创新精神。“这都是陶瓷业内人士、政府和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成果。”王战军说,制瓷业凭手艺说话、靠品质立足,是妥妥的阳光行业,希望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是越做越有奔头的事业。
多年来,他积极推动瓷坊与各大美术类院校深度合作,开展交流研讨、研学实践与实地教学活动,让年轻一代在泥土与窑火的熏陶中,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窑火灼灼,初心依依。近30年的制瓷之路,王战军越做越起劲。在他看来,这个行当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不用费心思搞花哨的,你只管沉下心做好瓷——选好料、守好工艺、磨好细节,自然有人识货,自然有人愿意为真正的好瓷器出好价钱。
谈及未来,王战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把王家瓷坊产业做大做强,下一代才能接好班!这就像跑接力赛,先把自己这一棒跑稳跑好,才能顺顺利利传给下一代。我想再陪伴儿子做上十年、二十年……让耀州瓷的手艺一直传下去!”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