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婧
“雪山草地的足迹从未远去,英雄的精神永远鲜活……”10月25日,由省关工委精心策划出品的55集主题精品视频集《老红军的故事》在央视频、人民视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平台圆满收官。
这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打造的作品,自9月1日上线以来,经由省、市、县三级关工委联动推广,在三秦大地掀起学习热潮,引发各界强烈共鸣,成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实践。
从“云端”到“身边”:
红色精神浸润校园
当千余幅手绘画面还原的历史场景与青少年的真情实感碰撞,当老红军的口述实录转化为校园里的实践行动,红军精神在三秦大地上完成了跨时空的接力。
据统计,《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已覆盖全省35所红军小学及百余所中小学,累计观看人次超10万,收集观后感、绘画等作品数千件。
“我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观看《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后,延安育才红军小学五年级四班的汤乙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近期,该校以“红色育人、育才铸魂”为导向,组织全校师生集中观影,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直击心灵的精神传承。”校长贾海娃表示,学校将结合《延安精神》等校本课程,开展“学、讲、唱、寻、演、培”主题活动,让红色故事从屏幕走进校园生活。
连日来,铜川市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师生们通过班会和思政课堂观看了《老红军的故事》。“铭记历史、汲取力量,这部红色专题短片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铜川市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校长郑东东说,通过观看和讨论《老红军的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让红色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
10月11日,以“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老红军的故事》观后感青少年代表座谈会在西安雁南中学举行。“老红军穿着草鞋都能走过万水千山,我们穿着运动鞋又何尝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奋力坚持奔跑呢?”座谈会上,学生代表李雨格的发言深深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
“老红军的故事就像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校长杜丽萍表示,要将老红军的革命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走进人心、融入实践:
信仰之光永不熄灭
《老红军的故事》以100位百岁老红军油画为线索、以真实革命事迹为内核,不仅为广大观众打开了一扇回望革命历史、对话革命先辈的窗口,更以其创新的融媒体表达、厚重的精神内涵,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热烈反响。
总导演师小农表示,网络视频是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老红军的故事》短视频集在策划之初,就主动拥抱新媒体传播趋势,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视听产品,使红色教育真正“触网、入圈”。
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副台长陈宏感慨地说:“以短视频的形式再次走进红军长征、走进红军心灵深处、走进他们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巧妙做法。”
“《老红军的故事》是近年来我看到的同类主旋律作品中最好看的一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给予了高度评价。
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陕西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毕远佞表示,《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是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学习长征精神的鲜活载体,更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党性教材。
“通过艺术与文化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非常值得肯定。我相信,这些故事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激励后人砥砺前行。”中央美院教授潘皓说。
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波表示,《老红军的故事》是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工作,使红色基因变得可视、可听、可感,直叩青少年的心灵。
收官之际,各地传承活动仍然持续升温,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蒋惠莉说:“55集故事虽已落幕,但老红军的信仰之光永不熄灭。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让长征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