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老红军的故事》,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西铁青年这样传承红色基因

2025-10-23 16:57:3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日,《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在西安铁路局青年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那段用生命和信念铸就的峥嵘岁月,与新时代铁路人的岗位实践交相辉映...

  《老红军的故事》走进青年工人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照亮未来。

  近日,《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在西安铁路局青年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那段用生命和信念铸就的峥嵘岁月,与新时代铁路人的岗位实践交相辉映。来自检修车间、动态监测、动集车间等不同岗位的7名青年,将视频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保障列车安全的实际行动。让我们一同倾听,他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责任与担当诠释新时代铁路人的“长征路”。

  动态监测车间 杜瑞:我们守护的,也是老红军们用生命换来的——一条通向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1.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是西安客车车辆段动态监测车间的一名青年职工,我叫杜瑞。观看了《老红军故事》之后,其中有一期讲的是肖延的故事,说实话,那段历史对我而言,不再只是书本上遥远的文字,而变成了一个具体的人,一段具体的坚守。我记得最清楚的细节是:长征最艰苦时,作为医护兵的他忍着饥寒,把最后一点干粮、最后一片草药留给战友。他守护的不仅是一个生命,更是革命的火种,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

  这让我深思:我们铁路动态检车员,就是铁路的“医护兵”。我们通过高科技的“眼睛”为运行中的列车“望闻问切”,查找故障。车轮上一个潜在故障点,就像战士身上的伤口,若不及时发现,可能酿成严重后果。肖延前辈在枪林弹雨中守护他的战友,而我们在看似平静的检测车间里,守护的是千千万万旅客的生命安全。他面对的是敌人的明枪暗箭,我们面对的是安全隐患这个“隐形敌人”。时代不同,岗位不同,但我们肩头上那份“守护”的责任,是如此的相似。

  每当深夜,我紧盯屏幕上流动的数据,感到疲惫和枯燥时,我总会想起肖延。他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都没有放弃对战友的守护。而我们,坐在明亮的车间里,拥有着最先进的设备,又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呢?我们会继续守护好这条钢铁巨龙,因为我知道,我们守护的,也是老红军们用生命换来的——一条通向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动集车间 孙沛柒:时代在变,但那份忠诚、担当与奋斗的精神始终如一。传承红军精神,是将其化为脚下可循的道路、手中可见的行动

1.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是西安客车车辆段动集车间的一名青年职工孙沛柒。每当“绿巨人”动车组驰骋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我既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从红军徒步的万水千山,到如今的钢铁巨龙,时代在变,但那份忠诚、担当与奋斗的精神始终如一。

  老红军黎光等先辈的长征路上,依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对细节的苛求与必胜信念。这深深映照在我的岗位上——在值班室进行故障限度卡控时,必须发扬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螺丝钉”精神。我们将“严守纪律、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敢于胜利”的红军精神,转化为工作准则:严守安全规章,勇于担当攻坚,面对复杂故障发扬“啃硬骨头”的作风,坚定追求安全零事故目标。

  岗位虽平凡,责任重如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铁路人,我们理解红军精神,不是聆听遥远的历史回响,而是将其化为脚下可循的道路、手中可见的行动。它体现在我们为每一个数据较真、为每一处隐患较劲的执著里;它闪耀在深夜值班室里不灭的灯火,和我们对“万无一失”这四个字最纯粹的坚守中。让我们都成为红军精神的自觉践行者,将对事业的忠诚、对安全的敬畏,熔铸于每一次精准卡控和标准作业中,为“绿巨人”注入不竭的红色动力,护航它跑得更稳、行得更远!

  材料科 丁凡倚:“把小我融入大我”,我们青年一代要用实际行动续写这份家国担当

2.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是西安客车车辆段材料科职工丁凡倚。观看《老红军的故事》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前辈说,他们当年哪怕饿着肚子、踩着雪地里的荆棘,也始终坚持“一定要把物资送到前线”的信念,摔倒了再爬起,手脚冻裂也不停歇。

  这让我联想到材料科的工作——我们虽没有战火考验,却肩负着保障客车“粮草”的重任。当需要紧急调配零部件、深夜核对物资清单,我曾有过疲惫和懈怠,但《老红军的故事》中那“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的坚定信念,深深感染并激励了我,让我重新认识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如今的我,会在接到紧急调度命令时第一时间梳理库存,会在核对数据时反复校验避免差错,因为我知道,我们手里的每一份材料、每一个零件,都关系着客车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万千旅客的出行平安,这份责任,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正是老红军“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在新时代铁路岗位上的传承。老红军故事中流淌的“家国情怀”,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紧密相连。这种认知推动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主动学习新知识,积极参与降本增效,传承铁路人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老红军一生追求理想信念,践行“把小我融入大我”,我们青年一代也要用实际行动续写这份家国担当。

  检修车间 范禹峤:心被狠狠揪着,又被稳稳托着。打开了我们理解“初心”与“担当”的大门。

1.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是西安客车车辆段检修车间的一名青年职工,我叫范禹峤。《老红军故事》其中有一期讲的是袁光兰老人的故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被狠狠揪着,又被稳稳托着──在那个岁月里,那些血肉之躯的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地为我们筑起的长城,是那样的厚重璀璨。这次观看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年轻人打开了理解“初心”与“担当”的大门。

  老红军的家国情怀,是为救国家于危难、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我们铁路青年的家国情怀,就是检修好每一辆客车,保障旅客平安出行,确保铁路畅通无阻。我们不会再走老红军的长征路,但我们有属于自己的“长征”——在本职岗位上扎实做好每件小事,严格执行检修标准,用“零差错”的技术守护铁路安全,用“不松懈”的态度传承红军精神。

  面对复杂故障,我们不会绕道走,而是像老红军研究战术那样,沉下心来分析问题根源,反复拆解测试,查资料找方法,直到啃下“硬骨头”。因为我们深知,每解决一个难题,就是为旅客安全多添一份保障,这正是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精神最实在的传承。

  东库检车间 吴凡:学习老红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让“平安旅途”成为我们交出的“长征答卷”。

2.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叫吴凡,是西安客车车辆段西安东库检车间的一名职工。观看《老红军的故事》,最触动我的是老红军说的“过草地时,嚼草根,吃树皮,煮皮带,可谁都没丢过一件装备”。这种“不叫苦、不退缩”的实干作风,让红军在“不可能”中创造了奇迹。

  回想我的工作,虽然也会遇到天气炎热时车库内高温难耐,寒冬腊月里双手冻得僵硬,但这些困难与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相比,实在不算什么。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正需要学习老红军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

  我把故障排查当作“长征路上的攻坚”,小到一个接线端子的紧固,大到整车轴温报警器的排查,每趟列车的检查都保持极致专注,精准完成每个接线、测试动作,从未因恶劣天气耽误检修进度,绝不让一辆“带病车”出库。对我来说,这就是新时代铁路青年的长征:用我们的坚守,保障每一位旅客平安上车、顺利抵达,让“平安旅途”成为我们交出的“长征答卷”。

  机务段检修车间 闫峻珲:红军精神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力量。

3.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叫闫峻珲,是西安机务段检修车间的一名职工。观看了《老红军的故事》,那些曾经停留在书本和影像里的革命岁月,一下子变得真切动人。老一辈战士们用朴实而深情的话语,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娓娓道来。红军精神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有血有肉、可感可触的力量。

  作为一名铁路机务系统的检修人员,我每天面对的是机车的维护与检修工作,每一个螺丝的紧固、每一处线路的检查,都关系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千千万万旅客的平安出行。我把红军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带到检修工作中,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作为自己的岗位准则。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或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总会想起革命前辈在极端艰苦环境中的那份执着与坚韧,激励自己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每当看到一列列机车安全平稳地驶出检修库,我都倍感自豪——因为那其中,也有我作为一名铁路人的坚守与付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红军精神为指引,在铁路检修一线扎实工作、锤炼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务段检修车间 禹兰溪:用毫不打折扣的坚守,为驰骋的钢铁长龙筑牢安全后盾,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这一代铁路人手中传承下去。

4.jpg?imageMogr2/thumbnail/500000@

  我是西安机务段检修车间的一名职工,我叫禹兰溪。观看了《老红军的故事》,有个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马章锁前辈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一丝不苟地擦拭着他的铜号,哪怕号管上已布满弹痕,仍一寸一寸地检查每一个按键;田仁明前辈带着伤痛坚持备战,反复调试武器零件,绝不放过任何细微问题。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守——它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在关键时刻对细节“死磕”、对标准的执着。这份领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老红军们用生命守护的是国家的“安全线”,而我们检修车间配送组守护的则是铁道的“安全线”,本质上我们都是与细节较真、与责任对话。无论是为检修作业精准配齐所需物资,确保每一样工具、每一件零件都准确无误;还是在物料转运与交接的全流程里,严把防护关、核对关,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这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工作,恰恰是铁道安全链条上最不能松动的关键一环。

  今后,我将把这种精神更深地融入日常工作:像前辈检查武器那样认真排查每一处隐患,像擦拭铜号那样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用毫不打折扣的坚守,为驰骋的钢铁长龙筑牢安全后盾,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这一代铁路人手中传承下去。

  文/图 各界导报 李昱彤 马路遥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老红军的故事》 西安铁路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