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李荣 记者 殷博华 闫智
冲刺“西十高铁”最后装饰装修施工、生产线大马力有序运转……国庆中秋假期,三秦大地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而在我省一些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则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者们为抢抓施工“黄金期”,坚守工作岗位,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冲刺“最后一米”
筑牢“民生基石”
金秋十月,地处秦岭腹地的商洛依山傍水美如画。10月5日,开车沿着商丹大道一路向西,经过20分钟车程,正在紧张施工的“西十高铁”商洛西站映入眼帘。
焊接、粉刷、切割……走进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中铁建工集团“西十高铁”陕西段XSZF-1标段项目党支部书记张亚军说,“西十高铁”商洛西站总规模为2台6线,设到发线4条、正线2条,站房分为地下局部一层、地上二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客运站房、站务用房、客服、机房等。9月中旬以来,“西十高铁”陕西段的蓝田站、商洛西站、山阳站和漫川关站等4座站房都已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张亚军是一名有着30年从业经验的老工程师,他先后在拉萨、林芝、格尔木等地参与高原铁路项目建设。自2023年参与“西十高铁”项目,今年已是他在项目部度过的第3个国庆节。他说,为保证工程按时交付,国庆期间,工人们放弃了休假,加足马力赶工期。
走进商洛西站,站房顶上一块块乳白色的铝板层层穿插,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该站房以“潺潺商山落仙境,盈盈洛水诞尘间”为设计理念,特别是站房屋面翘起的两翼,寓意商洛奋进向上之势。
“一站一品牌、一站一风格和一站一特色,是4座站房最大的亮点。”张亚军说,每座站房在设计和装修上,都实现了地域文化与工程建设的完美结合。
山阳站以“峻岭崇山风光秀,平川美景画无边”为构思脉络,融入当地历史和地形元素,整座站房设计呈现出简约秀美的现代感和明快稳重的地域特色。
张亚军介绍,站房中部凸起的形体与两侧连绵不绝的曲线柱式,分别表现了山阳石峡线天、孤山叠翠的美景,中部候车大厅层层退晕弧形墙身的剪影,则点题月亮洞的奇秀风光。
“蓝田站以‘唐之盛者为蕴,玉之美者为蓝’为设计构思,主要表达隋唐风;漫川关站以‘古今交汇集美景,南北交融铸不凡’为构思立意……”说起各个站房的故事,张亚军言语间饱含着对项目建设的热爱。他说,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建筑领域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一路向“新”。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抢时间、保交付,争取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张亚军说,今年中秋节,项目部给一线工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和月饼,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铆足干劲,冲刺工程“最后一米”,筑牢“民生基石”。
新型环保采暖项目建设
实现“加速跑”
“马上入冬了,这批订单要抓紧”“物流的事你盯紧,有啥问题及时沟通”……10月4日,在山阳县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炜正忙着处理公司业务。
作为山阳县主动叩门招商引进的智能家居项目,该公司是一家集健康电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走进公司新型环保采暖设备制造项目车间,高性能碳纤维取暖器、金乌板等新型环保采暖设备正在加紧生产,工人们细致检查着取暖设备外壳,整个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项目总投资额2.8亿元,2023年10月签约落户山阳县,12月底建成投产,2024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00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胡炜介绍,项目主要建设结构材料生产线、金乌霸生产线、金乌板生产线及动力中心、研发实验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购置冷热压、组装、检测等设备100多台(套),专注于高性能碳纤维发热电暖器等产品的生产。
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形成了“1个核心、2种渠道、3条战线”的销售模式,以总部为核心,线上线下两条销售渠道同步推进,区域代理、经销商、门店实体战线同步发力,全面完成年销售额过亿任务,出口创汇3000万元以上。
看着眼前的一款白色金乌霸取暖器,胡炜说,碳纤维电热膜、金乌板、金乌霸系列,低能耗、成本低,可实现分区控制,热转化率高,2分钟就能达到设置温度,节能省电,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产品销往甘肃、宁夏、新疆等10多个省市和中亚国家。目前,公司产品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认证,并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暖通组委会誉为“煤改电”领军品牌。
经过两年多发展,公司与德国拉米拉公司保持稳定技术合作关系,并与西工大材料学院组建研发团队,取得碳纤维电热膜等专利3件。
“把温暖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胡炜说,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强化企业6S管理,力争在2026年成为“瞪羚企业”,2027年成为单品制造冠军企业,为客户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采暖设备。
全员奋战
以匠心提速民生工程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建设者们忙碌奋战……10月6日,在延安市新区东方红大道“延安新区·水墨东方”项目施工现场,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
“为了赶工期,我们放弃休假,大家把工地化作‘战场’,用坚守代替休憩。”延安治平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生说,该项目作为集团打造的标杆之作,地处新区核心区位,建成后将辐射周边延安金融商务中心、人民公园、学校、医院等地,15分钟步行生活圈畅享成熟配套,多维交通路网覆盖,出行高效便捷,为群众创造便利生活环境。
节日期间,高耸的塔吊挥舞巨臂,将建材精准送达作业面,身着蓝色工装的施工人员穿梭在各个作业点,或于高空绑扎钢筋,或在地面校准模板,或在仪器前记录数据,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规范,每一张脸庞都写满专注。
“钢筋绑扎差一毫米都不行,节日里更得守住质量关!”52岁的钢筋工王师傅正站在作业平台上,双手紧握扎钩,将钢筋与箍筋牢牢固定。这个中秋假期,他特意提前给老家的妻子寄了月饼,选择留在工地,“项目要赶工,咱多盯一天,进度就多一份保障。”
和王师傅一样,水电工李师傅也放弃了与孩子团聚的机会,带着工具包穿梭在楼栋间检查管线,“虽然不能陪孩子吃团圆饭,但想到以后这里会成为别人温暖的家,就觉得值了。”
“少歇一天,项目就能早一步推进;多干一小时,业主需求就能早一刻满足。”张明生说,整个假期,管理层都守在施工现场,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巡查安全隐患,深夜还在办公室核对施工进度表。
为了让工人感受到节日氛围,公司提前制定了假期施工方案,不仅加派了管理人员轮岗值守,还为大家准备了月饼、水果等慰问品。
“假期不停工,既是对工期的承诺,更是对品质的坚守。”张明生说,要把匠心融入每一个施工细节,把品质注入每一处项目规划,为革命圣地建设添砖加瓦,也为老区人民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