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府谷县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侧记

2025-09-30 15:54:04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9月26日,府谷县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热闹启幕。...

  金风送爽,硕果满枝。9月26日,府谷县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热闹启幕。活动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构建起“展销—消费—文化”全链条矩阵,农特产品展销、公益助农直播、金秋消费季、丰收歌会等活动轮番登场,农业农村成就展、金秋助农体验同步开展,全县群众沉浸在“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里,共话丰收喜悦,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

  开幕式上,充满传统农耕韵味的“添谷”仪式格外动人——饱满的谷粒缓缓注入粮仓,金黄的粮堆渐次升高,既承载着风调雨顺、仓廪殷实的祈愿,也引发现场群众阵阵欢呼,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定格丰收瞬间。

  分会场同样热闹:农特产品展销分会场,集中展示各镇和部分龙头企业的优质农产品,同时邀请本地知名主播开展“公益助农”庆丰收促销活动;金秋消费季现场暨美食品鉴分会场,消费券发放带动市民品尝黄米凉糕、羊肉烩菜等美食,香气与笑声交织,尽显节日活力;农民丰收歌会暨农特产品推介会分会场,一场以农民歌手为主角的丰收歌会成为全场焦点,成功将节日的喜庆氛围推向顶点。分会场还同步推介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代表产品,宣传农耕文化,展示非遗传承等相关内容。其间,还将举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展、金秋助农体验、乡镇庆丰收等系列活动。

  从田间地头的耕耘收获,到丰收节的热闹庆典,府谷的丰收底气离不开科技与良田的双向赋能。

  “十四五”规划以来,府谷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5.13万亩,发展旱作节水农业6.34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硬支撑”;农机化水平跃升为农业生产插上“金翅膀”,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6.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0%,实现从耕地、播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优新品种2.4万亩,良种推广率超95%,优质种子在田间扎下丰产根基,创新引进“顶凌播种”等关键技术,成功破解干旱地区种植难题,推动5.2万亩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全县粮食单产水平提高6%。今年全县粮食总产预计达8.5万吨,丰收成色十足。

  丰收,不止于传统粮仓,更在于“土特产”串起的产业新图景。府谷县围绕海红果、肉羊、黄米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全国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示范园等平台相继建成,“府谷海红果栽培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特别是通过“产供销一体化”深度合作、盘活肉羊屠宰加工线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益,推动了亿级产业链的形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县1849家各类经营主体如同“领头雁”,带动农户抱团发展,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优质化迈进。丰收节的展示台上,红彤彤的海红果、肥美的羊肉、金黄的黄米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不仅引来客商青睐,更展现出府谷农业多元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丰收的喜悦,既藏在粮袋与钱包里,更写在乡村的新貌中。府谷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发力乡村建设与治理,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98.8%的农村改厕率、96.5%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58.7%的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让干净庭院、整洁道路成为乡村常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火热推进,积分制、清单制让治理更精准,村规民约让文明成自觉,邻里互助、孝老爱亲的新风尚,为和美乡村添上温暖底色。

  丰收不是终点,富裕才是目标。府谷县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多元路径拓宽致富渠道:依托资源入股、工业反哺、农旅融合等七种模式,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10万元,实现强村与富民同频共振;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让房前屋后的闲置资源变身“聚宝盆”。

  收入数据的攀升见证幸福变迁,2024年府谷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2504元,较2020年增长37%,上扬的数字,是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印证,更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真实写照。

  眼下,府谷丰收节的活动仍在持续,考察商、产品订单、合作项目接踵而至,金秋的“含金量”和“含新量”成色更足。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府谷人民正以丰收为起点,向着更美好的生活不断迈进。(记者 许鹏 通讯员 吴杰 刘贺伟)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府谷县 中国农民丰收节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