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满淑涵
1982年12月,神府煤田的发现确立了陕西煤炭资源大省地位,为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奠定基础;
2023年10月,全球第一桶地下原位热解煤焦油在陕西产出,实现煤田采油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煤海”变“油海”成为可能……
在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地质集团”)7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诸多颇具分量的大事件标记荣光、蓄力新程。
坚定不移实施地质立企、找矿富企、科技强企、产业兴企的发展举措,近年来,陕煤地质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增储战略性矿产资源及开发清洁能源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态势持续巩固。
以更大勇气找矿增储
提交各类地质报告6600余件,先后探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三叠纪煤田……在陕煤地质集团科普基地,一张张满载岁月痕迹的照片讲述着几代地质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的故事。以钻为笔、以煤为墨,70多年来,陕煤地质集团累计探明煤炭资源量178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资源量的12%。
找矿难不难?随着浅表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系数随之拉高。
不找行不行?矿产资源既是工业“粮食”,又是民生“粮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速度提升、传统要素质量优化、新型要素不断涌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矿产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紧缺矿产保供压力大,找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陕煤地质集团牢记责任与担当,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与社会贡献度,在能源勘探的广袤战场上解锁一项又一项新成就——
在陕南地区开展了系统的页岩气资源调查研究,部署完成陕西省首口海相页岩气参数井和水平井,压裂试气获得稳定工业气流,取得陕南清洁能源新发现,实现陕西省页岩气新区、新层系“两新”勘探突破。2024年,陕煤地质集团成功竞得南郑页岩气探矿权,这是陕西省首宗以市场方式出让的页岩气探矿权;
建设的眉县县域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已完成3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清洁能源供暖及改造,实现眉县城区无煤化清洁供暖。此外,组织编写《陕西省地热能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共获批立项地热能相关标准13项,其中陕煤地质集团牵头主持9项,在地热能开发利用领域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积极响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抢占西部开发“青藏新”空白点,先后实施藏北盐湖液体矿勘查、青海深部卤水钾矿勘查等项目。今年8月,历史上首次竞得新疆一锂矿探矿权……
好消息接踵而至。前不久,陕煤地质集团申报的《陕西神木东南部煤系气调查评价》项目获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批准立项,将力争实现煤系气调查重要发现和突破。
以更大力度保护生态
煤田腹地之上,产业兴起、城镇崛起,发展日新月异。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陕煤地质集团坚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快构建“地质勘查+生态治理”融合发展模式。
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榆林市,是陕西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也是毛乌素沙地治理的攻坚区。2023年,陕煤地质集团旗下的陕西煤田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启动“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技术研究项目”,聚焦神木市孙家岔镇海湾村河畔煤矿5201、5202工作面上部塌陷区,破解矿区生态难题。如今,500亩塌陷区“变身”宽幅梯田和温室大棚,村民们“地里没奔头”的观念得以转变,“土坷垃”成了“菜篮子”。
在黄河沿岸的大荔县范家镇华原村,陕煤地质集团旗下所属的陕西省一三一煤田地质有限公司针对裸露崖体地质地貌,采取“削坡成台+挡墙支护+坡面截排水工程”措施,稳定边坡后,用CES和植生挂毯绿化技术,对全部8级边坡和坡脚回填区进行生态复绿,植被覆盖率达到90%左右,让当地群众免受滑坡威胁,为黄河流域人居环境改善贡献力量。
针对陕北生态脆弱区采空区地表沉陷治理难题,陕煤地质集团子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责任公司系统开展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将成果转化应用于“小保当采空区地表沉陷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EPC总承包项目”,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煤矸石浆体充填系统,年处理矸石能力超200万吨,并依托这一技术应用,发布煤矿地面钻孔浆体充填技术团体标准,获中国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更大决心加快发展
聚焦“打造国内一流综合地质服务商”发展目标,如何把地下的资源宝藏变成“真金白银”?
坚持探采一体化,陕煤地质集团合作建成宝鸡郭家河、彬长大佛寺、陕北小保当等大型煤矿,打造矿业开发、矿权运作的产业服务新链条。
拉开产业“骨架”,激活发展动能,这背后是科技创新作用的不断凸显。
用数据反映更为直观:今年上半年,陕煤地质集团科技投入8000万元,同比增长387%,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研发投入2.5亿元,占比达3.12%,研发强度居行业前列。
过去,地质人往往要面对“盛夏身上晒出油,寒冬嘴上结冰溜”“风起天地暗,风停路不见”的场景。如今,陕煤地质集团借助智慧地质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填报、统计汇总、技术分析等工作都可以在指尖完成,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作频率和强度,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6项,取得各类专利及著作权500余项;大力推行“揭榜挂帅”机制,上半年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0项,创新活力持续涌动;建成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煤炭煤田地质系统唯一一家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上半年有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发明专利成功获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全国首个“煤炭地质云”服务平台;有3家单位被认定为省属重点科技型企业,全速迈进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在陕煤地质集团,更多“创新因子”正转化为发展推动力。
陕煤地质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卫峰表示,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在“急、优、新、特”资源矿权获取、开发、运营和找大矿、找富矿上下功夫,同步做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技术服务,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