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闫智 寇静 王斌
商洛市商州区地处秦岭南麓,丹江穿城而过,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秦岭深处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
近年来,商州区政协紧扣“生态优先、产业赋能”主线,将协商智慧融入智慧渔业、康养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从提案生成到项目落地,从矛盾协调到市场拓展,全程当好“智囊团”“连接器”“服务员”,交出了一份产业兴、百姓富的政协协商答卷。
让秦岭“冷资源”蜕变为富民“热产业”
9月24日,记者走进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沟村,一座矗立在山脚下蓝白相间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
走进车间,眼前的恒温系统将圆形现代化养鱼池水温精准控制在15℃-18℃,连接循环水管道如同“血管”般输送着活水;智能监控屏上,虹鳟、鲟鱼的生长密度、水体溶氧量等数据实时跳动。这座占地34亩、总投资超5000万元,作为全省最大“鱼菜共生”基地的绿色智慧渔业工厂的核心秘诀,在于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
“这套系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生产厂长常田军介绍,养殖尾水经处理后,会输送到生态栽培区滋养蔬菜,而经蔬菜净化的水又回流到鱼池,形成了“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闭环循环模式。
这样一个兼具生态价值与富民潜力的项目,在落地之初却因民生诉求遇到“卡壳”难题。
“去年,项目立项后建设工厂需要选址,最终经过多方筛选敲定了场地,但拆迁工作却遇到了梗阻。”商州区政协副主席杨立清介绍说。
当时,工厂选址地临近居民区,有村民担心住房安全提出搬迁要求,安置村民成了项目建设的前置难题。
那段时间,商州区政协相关负责人经常跑村,一边拉着村民细算“长远账”:“工厂建成后,大家能务工、村集体能分红,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一边多方协调,联系西十高铁项目捐赠部分资金,争取政府配套补助。春风化雨般的温情工作,最终成功化解了拆迁矛盾。
项目投产后,商州区政协服务不断线。“项目实施后,区政协组织经济界别委员到基地走访调研,引导委员与企业对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解决运营实际困难。”杨立清说。
今年,商州区政协将渔业高质量发展“一号提案”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7月,区政协常委会会议就“大力发展智慧渔业 打造全国渔业绿色循环示范基地”协商议政,委员、专家群策群力,共同为县域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智慧渔业工厂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安全运行,4800立方米水体里虹鳟、鲟鱼长势正旺。“从去年7月投产到现在,孵化了500万尾鱼苗,产值约1500万元。”常田军话语中满是自豪。
据他介绍,智慧渔业工厂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为农户提供鱼苗、养殖技术指导,解决农户“缺种苗、缺技术”核心难题,农户养殖产出成鱼后由企业统一回收,有效保障了农户销售收益。
记者了解到,项目全面投产后,直接带动周边村上百户群众务工,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三项收入超5万元;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渔家乐、乡村旅游、民宿、科普研学等产业,实现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产值不低于3000万元。
三岔河镇镇长张威介绍,如今,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秦岭冷泉鱼科技小院,工厂已形成“育苗—标鱼—成鱼—冷链加工”完整链条,后续还将谋划建设“国渔产品交易中心”,推动“秦岭冷泉鱼”品牌走向全国。
智慧渔业工厂的稳健运营,是商州区政协以协商智慧破解产业落地难、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实践案例。它不仅催生了秦岭“冷资源”蜕变为富民“热产业”,更为当地康养产业深化布局书写了添彩之笔。
“百年工程”康养度假农庄背后的政协助力
近年来,商洛市以打造国内一流康养产业发展高地和中国秦岭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持续加强重点康养企业培育和标杆项目建设。承载着“生态+康养”理念的标杆项目——东坡院子民宿,就是布局落子的载体之一。
走进位于商州区刘湾街道张峪沟村的度假农庄,茶白墙面与红砖镶嵌交相辉映,将东方大雅悄然融入秦岭山水肌理。徜徉庭院,柿树、桃树错落有致,露天茶台静依荷塘,一幅悠然南山风情画卷令人怦然心动。
这座定位“百年工程”康养度假农庄的背后,是商州区政协以协商赋能交出的另一份履职答卷。
2022年,围绕“建设中国康养之都”目标,东坡院子起初仅计划发展普通民宿。商州区政协在开展专题调研后,结合张峪沟闲置宅基地资源与秦岭生态优势,提出“跳出住宿做康养”的思路建议。
“不能搞短期装配式建筑,要让项目多年后仍有生命力,成为承载商洛文化的历史建筑。”政协建议与项目方“打造百年工程”想法不谋而合,最终将项目升级为“康养服务产业项目”,为项目定下“生态+文化”的核心基调。
2023年项目准备投资建设,涉及多部门审批,流程复杂。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硬骨头”,同样有区政协“穿针引线”的化解之功。
商州区政协牵头成立协调组,对接自然资源局、规划局等部门,梳理“土地转用—规划审批—施工许可”全流程节点,推动手续同步办理,缩短了项目审批周期。
“在产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区政协组织委员多次开展调研并提出建议,在项目决策和建设方面提供了帮助。”刘湾街道办事处主任马康利介绍,康养度假产业建成后,区政协还组织多个界别委员前来调研,不仅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社会资源助力,还提出许多务实建议。
“项目不仅要做‘百年工程’,更要成为乡村发展的‘造血机’。”东坡院子康养度假农庄项目负责人白晓君说,项目通过“四重带动”机制,将发展红利辐射至村集体与农户。
在带动集体增收方面,东坡院子康养度假农庄项目采用“联合运营”模式,村集体以土地流转参与,每亩地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1500元,建筑50年寿命期内每5年分红可上涨6%;项目方每年向村集体拨付1.5万元公益发展基金,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康养度假农庄设置了管家、保洁等岗位,优先吸纳本地村民,村民种的辣椒、土豆可直供民宿餐厅。同时,引入行业专业人才,针对零基础村民提供免费实操培训,村民可边工作边拿工资,待掌握技能后可自主选择留任或外出就业,目前已有部分村民实现稳定就业。”白晓君告诉记者。
如今的东坡院子,已成为商州区文旅新地标,在今年“五一”假期入住率100%,暑期客房需提前一个月预订,并带动周边农家乐实现营收、两户返乡村民通过改造住宅加入民宿运营。
近年来,商州区政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委员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家政劳务品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助力“四位一体”服务业发展、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跟踪监督40余次,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以精准高效履职助力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智慧渔业、康养民宿就是区政协助推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商州区政协主席闫争民表示,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委员履职效能,广泛凝聚各界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注入动能,以高质量履职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