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黄河流域水文章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省政协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侧记

2025-09-29 07:46:4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千百年来,黄河奔涌滋养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其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

  □ 首席记者 李荣

  千百年来,黄河奔涌滋养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与经济地带,其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凡。

  陕西作为黄河流域关键省份,如何做好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文章,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9月25日,省政协召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民主党派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市政协负责同志汇聚一堂,深入开展协商议政。

  会前,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先后赴西安、延安两市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沿黄县区、乡镇,走进企业、高校、农业灌溉区等地,实地察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薛占海在介绍情况时说,当前,陕西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中还存在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污染攻坚形势严峻、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城市节水系统性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等问题。

  他建议,抓紧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呼吁国家相关部委积极会同流域省(区)进行调研认证,积极推动黄河流域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界定事宜,尽快明确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提升再生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增加农业节水资金投入。大力培育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统筹做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管网漏损是水资源隐形浪费的核心症结。”围绕降漏损,筑牢节水基础,民革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忠琳建议,全面推广“分区计量(DMA)+压力调控”技术,完善市、区、街道三级监控网络,借助实时流量分析与智能诊断系统精准定位漏点,提升检测效率。大力推行老旧管网改造计划,建立“管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实现跨区域管网寿命、材质、漏损记录和维修历史的动态协同管理。

  民盟陕西省委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沿黄河9省区煤炭产量达38.4亿吨,产生的矿井涌水量约65亿立方米,其规模接近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期设计调水量(80亿立方米)。

  “这些矿井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造成宝贵的水资源浪费。”民盟陕西省委会生态委副主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牛宝茹建议,完善综合利用政策体系,从矿井水的取、用、处理等全生命周期出发,加快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指导协调各部门开展煤矿行业管理、取水审批、取水定额管理等工作,推动矿井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加强矿井水开发利用的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和补偿机制。

  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同时也是节水的重点领域。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一级巡视员毛平宇建议,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力争三年内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提升至50%以上。设立农业节水技术研发专项,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攻关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建立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基地。

  农业节水离不开数字赋能,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节水深度融合?民盟陕西省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数据空间研究院院长郭建琼建议,推广“北斗+物联网”精准灌溉系统,在咸阳、宝鸡等粮食主产区建设数字农水示范基地,通过智能合约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需水量自动调控灌溉时长,将传统漫灌的水资源利用率从60%提升至85%以上。开发农业节水App,整合气象数据、作物长势、灌溉记录,为农户提供“用水处方”,将节水成效与补贴发放挂钩,用数字激励撬动千万农户参与节水。

  近年来,我省将用水权改革作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进一步激发水权交易活力?省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谢斌建议,探索建立“水银行”模式,支持黄河流域陕西段县级以上政府或授权部门开展区域水权交易,鼓励工业企业通过节水改造获取取水权交易资格,引导公共供水管网用户参与水权交易。推行“政府建议价+市场竞价”模式,由第三方机构评估提出初步建议价,以竞价形成价格,根据不同交易类型设置差异化定价标准和浮动范围。

  节水行动,需要全民参与。如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渭南市政协副主席李文革建议,开展节水型企业、学校、小区、政府机关建设,抓好企业和灌区节水试点创建工作,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推广节水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鼓励大型工业厂矿使用再生水,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开展渭北苦水盐碱地改良修复试验研究,鼓励开发利用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市水资源总量13.35亿立方米。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县区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影响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内产业发展。

  延安市政协副主席雷兴平建议,根据水资源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供水管网向重点园区和工业基地延伸,配套建设一批产业水源工程。创新投融资机制,用足用好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推广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运营。

  随着交流的深入,现场交流氛围更加浓厚,参会委员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省政协委员、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高健翎建议,加快完善省级、市级、县级水网规划,形成水网规划体系,统筹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生产用水,科学调配地表水与地下水,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数十年来,由于水土保持项目的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的持久推进,保护生态环境深入人心。”省政协委员、中建丝路西安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峰建议,进一步推动用水监管的精准化,严控用水增量,综合运用行政许可、财税奖补、价格杠杆等政策工具,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促进节水与增效的深度融合。

  话筒不断传递,共识持续凝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发展关切——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金东介绍,2024年,黄河干流(陕西段)6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超过黄河流域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李斌利表示,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管网漏损管控,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大再生水管网利用建设力度,多举措筑牢黄河流域水资源治理防线,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黄河 民主监督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