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背景下,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日益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这一浪潮中,陕西光子核仪辐射探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子核仪”)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上的佼佼者,正以其在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不仅成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更成为西安打造“全国新材料高地”的重要实践者。
光子核仪实验室外观
扎根秦创原 打造新材料与辐射探测产业链
光子核仪成立于2022年,扎根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创原核心地带。虽是一家年轻企业,却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辐射探测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快速构建起覆盖“材料—器件—系统—装备”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公司研发团队凭借新一代辐射探测产品,已在国际、国家及省部级竞赛中斩获奖项20余项。企业专注新一代辐射探测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化,核心产品涵盖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gamma相机、智能辐射监测仪等高端装备,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工业无损检测、核辐射监测等多个前沿领域。
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自起步就坚定‘材料先行’的战略——没有先进材料,就没有领先的探测器。秦创原所提供的平台资源与政策支持,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沃土。”
在秦创原“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钛合金”的产业生态中,光子核仪以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为突破口,持续推动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逐步成长为区域新材料生态中不可或缺的创新力量。
光子核仪研发的个人辐射剂量仪的核心探测单元——一片采用碲锌镉薄膜材料精密加工而成的5×5×1mm³探测器芯片。
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从材料到装备的全链条跨越
光子核仪的核心突破,源于在新材料研发与器件工艺领域的持续深耕。以碲锌镉(CdZnTe)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卓越的光电性能和辐射响应特性,一直是国际辐射探测领域竞争的高地,但其制备工艺长期被国外严密技术封锁。
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尺寸气相外延碲锌镉单晶制备”专利技术,团队成功将碲锌镉薄膜的单晶利用率跃升至90%以上,晶体尺寸突破6英寸大关,显著提升了结晶质量与生产效率。这项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更推动材料产能实现150%的跨越式增长。“我们不仅仅是在做材料,更是在打造可工程化、可产业化的材料系统。”技术负责人表示,“每一项工艺突破,都在为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功研制出全国产化的水下无人辐射侦测系统、多功能机器狗设备,以及全数字辐射探测与成像系统平台。该系统具备低剂量成像、高信噪比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安检、工业检测等多个高端领域,真正实现了从核心材料到整机装备的全面自主可控。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围绕核心技术的系统化知识产权布局,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1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并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构筑起一套完整且自主可控的技术保护体系。
工作人员展示碲锌镉薄膜的后道加工环节
融入秦创原生态 构建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在秦创原平台的整体规划中,新材料产业被定位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光子核仪正深度融入秦创原“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链”三级创新体系,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产业协同的广度,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生态圈。
未来,公司计划围绕“高性能辐射探测材料与智能装备”主轴,持续加大在超导材料与钛合金结构材料等方向的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材料在核医学、航天探测及国防科技等更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企业也将加速推进产能扩张与全球市场布局,推动更多国产高端装备走向国际,展现“中国智造”的竞争力。
“秦创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与空间的有力支持,更构建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公司联合创始人、西工大重点实验室骨干强调,“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材料原创技术为根、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助力陕西乃至中国在新材料与高端装备领域赢得更大话语权。”
光子核仪的快速成长,是西安依托秦创原推动新材料研发与产业融合的鲜活实践。通过聚焦关键材料突破与全链条创新,这家年轻企业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与产能跨越,更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迈进的一个标杆。
在“新材料强国”战略指引下,像光子核仪这样的创新力量,正不断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生力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图/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