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材料:以“六个改革”为翼 钛氢融合筑就发展新局

2025-07-28 17:12:5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在西安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版图上,西部材料始终以“服务国家、稳健发展、共享成果”为根本遵循...

  在西安新材料产业的创新版图上,西部材料始终以“服务国家、稳健发展、共享成果”为根本遵循,而深化“六个改革”(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产业融合改革、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深化国企治理改革、深化市场机制改革、深化区域协同改革)的实践,更让这家脱胎于三线研究所的企业,在钛材与氢能领域持续突破,书写着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鲜活样本。近日,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氢能委员会主任刘咏,联合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氢能事业部负责人李禹辰,详解了企业以改革促发展的路径。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链自主可控破解技术瓶颈

  “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打通‘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的全链条。”刘咏表示,西部材料从诞生起就带着“科研基因”,其前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国家重点工程而生,如今更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钛及钛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为依托,将改革重点放在“全流程自主可控”上。

  在氢能领域,这一改革成效显著。李禹辰介绍,通过深化科研与生产协同机制,企业组建了40人氢能研发团队(含15名博士),实现全球唯一的“海绵钛—钛双极板全流程自主可控”。“传统模式中,钛材企业与双极板企业各管一段,常出现冲压裂、镀膜差等问题。我们通过改革研发机制,让科研人员全程参与原料选择、工艺调整、流道设计,新开发的钛合金双极板冲压深度突破0.35毫米极限,效率提升30%。”这种“从实验室到产线”的无缝衔接,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生动实践。

  深化产业融合改革:钛氢联动激活产业链价值

  “产业融合改革,关键是打破‘钛产业链’与‘氢能产业链’的壁垒。”刘咏说,作为陕西省钛产业链与西安氢能产业链的“双链主”单位,西部材料通过改革资源整合模式,推动两大产业深度融合。

  在省内,企业与智子汽车、法士特等本地企业达成合作,推动其从传统材料转向钛双极板;联合西安交大、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团队,攻关氢能储运技术,共建“全流程自主可控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项目。“改革让我们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变成‘产业链整合者’,预计‘十四五’末钛双极板年产达100万片,可配套2.5万辆氢能车。”李禹辰表示。

  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员工持股+育用结合筑牢创新根基

  “人才改革的核心是‘共享’与‘成长’。”刘咏介绍,企业早在2003年就成立陕西省首家员工参股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子公司员工持股比例最高达40%,“让员工成为企业主人,才能留住人才、激发创造力。”

  在育才机制上,企业实施“双轨制”:78名全日制博士领衔研发,同时选送49名优秀硕士攻读在职博士,未来博士规模将达150-200人。“我们改革人才评价体系,不唯论文重实效,研发人员薪酬与成果转化挂钩。”这种机制让团队在钛合金、氢能部件等领域持续突破,如新型钛合金双极板研发仅用6个月就完成中试。

  深化国企治理改革:聚焦主业+机制灵活平衡发展质效

  “国企治理改革,要在‘稳健’与‘灵活’间找平衡。”刘咏表示,企业坚守“不搞金融、不做地产”的主业定位,改革资源配置机制,将90%以上资金投入钛材研发与生产,总资产从2000年的5400万元增长至如今的数十亿元,8家控股子公司各有侧重又协同发展。

  在决策机制上,企业推行“战略导向+市场验证”:重大项目先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方向,再评估技术可行性与市场空间。“比如氢能业务,我们调研3年才启动,一旦决定就集中资源攻坚,这就是改革带来的决策效率。”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高端制造+多元民用拓宽应用场景

  “市场改革要打破‘领域壁垒’,让技术价值最大化。”刘咏介绍,企业通过改革持续拓宽应用场景:核电站用中子吸收体管材国内唯一供应,钛制医疗器械凭借生物相容性优势进入高端市场,彩色钛材饰品通过氧化膜技术创新进驻一线城市商场。

  在氢能领域,企业更以市场需求倒逼技术创新:针对氢能无人机低温启动需求,开发-40℃适用的钛双极板;为降低应用成本,优化工艺使钛双极板价格较进口低30%。“改革让我们既能服务重大工程,又能扎根民生市场。”

  深化区域协同改革:串联“钛—氢—风光”打造陕西特色产业链

  “区域协同改革,要让‘西安研发+榆林资源+全省制造’形成合力。”李禹辰表示,企业作为“双链主”,推动陕西钛产业与氢能产业深度融合:榆林的风光电制氢项目配套其钛制储氢设备,省内钛加工企业为其供应原料,西安的氢能车企使用其双极板。

  这种协同已初见成效:联合相关企业探索“风光制氢+氢能运输”模式,推动区域内氢能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改革让区域资源互补,未来陕西有望成为‘钛氢融合’产业高地。”

  从三线建设的技术攻坚,到新时代的创新突破,西部材料以“六个改革”为抓手,在坚守初心中开拓前行。正如刘咏所说:“改革不是口号,是让国家需求、企业发展、员工成长同频共振的实践。”这家企业的探索,正为国企深化改革、服务产业升级提供着可借鉴的“西部样本”。(张楚翌)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钛氢融合 西部材料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