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萍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没有休止符。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要求,能够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或者共享获取的数据材料,不再要求基层报送、实现同类材料“最多报一次”,不得再要求重复报送纸质材料。各地应抓好贯彻落实,切实为基层减负,别让纸张打转转,让基层干部从“材料政绩”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段时间以来,同一组数据在不同部门的报表里重复填报,同一份文件在不同层级的会议上转发,同一类台账在不同考核中反复提交。这种纸张打转转的现象,既消耗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精力,又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些地方之所以热衷“材料政绩”,在于政绩观扭曲,将“材料厚度”等同于工作力度,将“报送频次”异化为落实程度。这种思维和行事方式,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损党群干群关系。要清楚真正的政绩不在报表的填报里,也不在台账的堆砌中,而在群众的口碑里,在发展的实效中。
整治形式主义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既要聚焦突出问题靶向施治,又要从制度机制上铲除作风问题滋生土壤。从以往的经验看,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常常披着“规范管理”的外衣兴风作浪。
要构建“技术+制度”的有效防线。一方面,加快推进政务数据的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让“数据多跑路”成为常态。比如,咸阳立足本地实际,建立数字操作系统和数据立交桥标准,通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了多领域数据互通。
另一方面,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对违反规定要求基层重复报送材料的严肃追责,形成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制度约束。如此,基层干部才能不受“纸张游戏”之扰,真正卸下负担、轻装上阵,在新征程上书写真抓实干新篇章。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