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星 韩璋
7月28日,记者在渭南市临渭区幸福小区见到赵大妈时,她正在物业人员指导下给电动车充电。她开心地说:“现在我们这院子充电桩有了,车棚也安装上了,多亏了咱政协的杨委员,他把我反映的难缠事还真给解决了。”
赵大妈口中的杨委员名叫杨卫平,是渭南市政协生态文明建设委员工作室负责人。杨委员平日里经常到周边小区串门聊天,听听群众心声。一次遇见赵大妈时,她说起了充电桩数量不足这件烦心事,杨卫平记在了心上。经过多方沟通协调,7月10日,一场针对充电桩短板的专题协商会召开,临渭区住建、物业、业委会代表面对面议事协商。
“小区里电动车越来越多,拉线充电隐患大,可充电桩就那么几个,根本不够用,不少桩位还被‘僵尸电动车’占着。”杨卫平委员就调研实情说的这番话引发大家共鸣。
杨卫平翻开履职笔记本,拿出走访调研数据:以临渭区解放街道幸福小区为例,1082辆电动车仅配套86个充电口,按每日三轮次充电需求测算,缺口达238个,加之有的报废闲置车长期停留充电桩,使短缺情形进一步加剧。
他建议,将电动车充电桩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规划,在商圈、站点加密布局,借老旧小区改造补齐短板。同时,建立“僵尸车”清理机制,让电动车充电桩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规范运营是关键,要让群众用得放心。”姚明德委员结合调研情况建议,由住建、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牵头,指定收费指导价,设立投诉反馈平台,让运营方有规可守、居民有地可诉。
“有些群众觉得桩体收费贵,就在家里冒险飞线充电,这看似省了几块钱,可是却埋下了大隐患。”梁亲侠委员建议,用真实案例宣讲飞线充电的危险,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大对安置小区充电费适当补贴力度,引导大家正确使用充电桩。
李增鹏委员建议,住建部门可以尝试设立“小区物业红黑榜”,投诉内容包括充电设施维护不力等问题,采取每季度通过媒体、政府网站公示结果的方式,针对“黑榜”加大对物业限期整改监督力度,用制度倒逼服务提升。
“委员们的建议都说到了点子上,从管理到引导到成本疏导都提出了具体建议。”临渭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协调推进这项工作,尽快为幸福小区安装充电设施,持续补短板,增强居民的获得感。
截至7月28日记者发稿时,短短18天时间,幸福小区电动自行车已新增130个充电口,其余充电桩正在加紧安装中。
记者了解到,聚焦“民生小事”开展专题协商,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已持续加密推进基层协商工作进度,以“政协之智”积极作为,把群众“急难愁盼”变成民生“幸福清单”。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