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共品尝,有事好商量!”近日,在商南县金丝峡镇委员联络站茶话吧里,一场“茶桌恳谈会”小微协商活动正在这里进行。金丝峡镇委员联络站轮值委员叶文娟和镇上部分群众代表坐在茶桌旁,就金丝峡景区周边环境整治进行小微协商。面对面、肩挨肩,茶话吧就是“议事厅”,茶桌就是“发言席”,茶水就是“凝聚剂”,在商南人最喜欢的茶叙中协商,大家没了拘束,话匣子打开,气氛十分热烈。
商南县是著名的茶叶之乡,“见面先泡茶”是祖祖辈辈商南人的生活方式。去年六月份以来,商南县政协针对饮茶习俗深入融进商南百姓生活,茶活动占据“商南十二时辰”的特点,树立“人流在哪里集中,协商就在哪里进行,民意就在哪里收集”的理念,探索推行了在“茶话吧”进行“小微协商”的新形式,受到了广大界别群众和政协委员的欢迎和好评。
“四个不限”让群众“敢开口”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协商会,感觉跟平时在家门口喝茶聊天一样,有啥意见都敢提,有啥建议随口就敢说,也爱说。”不久前,刚受邀到“茶话吧”参加“金丝峡景区周边环境整治”专题小微协商的金丝峡镇太子坪村支书李录奎欣喜地说。
党的政治协商工作条例要求“鼓励和支持参加协商的各方讲真话、建诤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协商氛围”。商南县政协据此为委员“茶话吧”明确了“融入日常、一如家常”的工作标准和“不限人数、不限时段、不限规格、不限场地”的四条新规,把街头巷尾、农院场坝的茶聚活动,根据需要也拓展转化为便捷的协商会场,既机动灵活地拓展了政协履职阵地,又使委员更加紧密地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神经末梢,在助力党委政府汇聚各界智慧、凝聚发展力量上展现了新的作为。
“通过‘四个不限’,让协商走出了会议室,走进了群众日常生活,真正体现了‘随时随地、有事就议’的便捷优势,这种开放式协商平台,新意足、效果好。”商南县政协科教体委主任刘泉说。
“尊重地方文化习俗和群众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把握协商规律,这是我们最大的实践体会,我们充分吸收地域文化个性和小微协商特点,目的就是让基层协商借力文化传统习俗,更及时、更有效、更全面地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商南县政协副主席李伟表示。
“四线同步”让群众“能开口”
入夜,商南县政协委员、富水镇沐河村党支部书记路善明在结束一天的村委会工作后,又坐到茶桌旁,在一杯新泡的茶香中,分拣收集到的“茶话吧协商会”议题。
商南县政协为了及时收集到“保真保鲜”小微协商议题,采取了县级委员之家、镇办委员联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连片村协商议事会“四线同步”的做法,从区域、界别、行业等多个维度,面向群众进行征集,再汇总分类至县政协各专委会,安排协商轮值委员。
“下移协商中心、丰富协商触角,坚持分类协商、避免同题协商,把更多身边事、邻里事、眼前事纳入协商议题,把更多村(居)委会干部和基层群众请上协商席,让民主协商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契合群众需求,这正是‘茶话吧协商会’宗旨所在。”商南县政协主席张贤慧介绍说。
“双向晒单”让群众“爱开口”
“你好,你反映的北环路西段高级中学北门放学时段交通拥堵,希望增派交通警力的建议,交警大队书面反馈县政协已经增派了交通警力,希望你关注进展,有事再协商!”近日,商南县政协委员刘海涛接到县政协打来的电话后,高兴不已。此前,刘海涛委员通过“茶话吧协商会”反映的建议,已被县政协汇总反馈部门后研究采纳。
为确保“茶话吧协商会”协商成果落到实处,商南县政协采取协商进展“双向晒单”,即:将协商意见办理进展同步传送至相关委员和参与协商的各方。去年六月份以来,累计传送协商进展信息近100条,涉及惠民“微实事”60多项。
一杯杯清茶,承载的是履职情怀;一缕缕茶香,凝聚的是为民初心。“茶话吧协商会”推行以来,有效助推了“小微协商”走深走实,成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独特“推进剂”。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基层协商与县域文化习俗的契合点,并针对新茶上市时茶农茶商云集商南,茶客茶人交流陡增、斗茶赛茶活动频繁的特点,策划举办‘新茶协商季’,引领更多委员在茶桌上听民声、茶叙中问民情、茶话间纾民困、茶俗里聚民心,更好地协助县委县政府增进人民福祉。”县政协主席张贤慧表示。(记者 王斌 通讯员 董明华)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