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拍摄的龙门水文站(无人机照片)。
在陕西省韩城市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龙门水文站。西临陕西韩城,东临山西河津,一条钢索缆道牵引在晋陕峡谷间,这是龙门水文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作为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黄河重点报汛站,龙门水文站控制着黄河流域49.8万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为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黄河防汛、水量调度、重大治黄试验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积累了大量水文资料。
在龙门水文站,长期驻扎着一群“守河人”。测验流量和含沙量、观测水位、水质监测……一年四季,龙门水文站的工作者坚守“悬崖”,采集一手水文要素数据,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重要水文数据支撑。随着水文现代化发展,龙门水文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如今,全站11名职工中有7名是“95后”,他们投身水文事业,成为新时代的“治黄人”。当前进入汛前准备工作时期,龙门水文站工作人员全体待命,坚守在悬崖峭壁间守护黄河安澜。
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龙门水文站工程师白玉山在检查水尺。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龙门水文站负责人李超华(左)和同事乘坐吊箱抵达对岸。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龙门水文站测验组组长张洋在绘制水文数据曲线图。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9日,龙门水文站职工在食堂准备午餐。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25岁的龙门水文站水情组副组长霍鸣冲(左)和27岁的测验组组长张洋在安装取沙采样器。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龙门水文站负责人李超华(中)和同事准备乘坐吊箱外出采买生活物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4月28日,青年职工下班后在龙门水文站的篮球场打球。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