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宁:潜心钻研面塑技艺30余载

2023-08-28 09:01:3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一件件面人五官精致、表情逼真生动,个个都身着华丽服装,栩栩如生……8月24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维宁的家,柜子、茶几、钢琴上都摆满了她创作的面塑。...

张维宁与她的面塑 实习记者 秦瑶 摄
 

  □ 实习记者 秦瑶 首席记者 李荣

  一件件面人五官精致、表情逼真生动,个个都身着华丽服装,栩栩如生……8月24日,记者走进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维宁的家,柜子、茶几、钢琴上都摆满了她创作的面塑。

  今年63岁的张维宁,退休前是一名中学教师。因为喜欢面塑文化,在当老师期间,她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面塑技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张维宁的母亲和姥姥年轻时擅长做面花,母亲做好面花就会挂在墙上,那算是她第一次与面塑接触。

  受家人的熏陶,张维宁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画画,甚至还参加了很多绘画展。工作、结婚、生子,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维宁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北京“面人汤”,她再一次被面塑技艺深深地吸引,这让她决定重拾面塑手艺。

  张维宁家面积不大,平时做面塑的“工作室”其实就是一张小桌子,依次摆放着材料盘和工具盘。

  自学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很多挫折,面塑制作过程中不断出现裂痕、掉色、不牢固等问题,张维宁好几次到街上找捏面人的师傅请教,但对方不愿说。没有办法,张维宁只能自己摸索。

  经过七八年的摸索,四处找资料、向大师请教,细心的张维宁终于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张维宁说:“只要有面粉、糯米粉、甘油和防腐剂,我就能做出一件精美面塑。”经过多年练习,如今的张维宁技艺超群,面团在她手里被得心应手地制作成各种造型。

  综观张维宁的作品,多以女性形象居多,不同于路边常见的面人作品。张维宁认为,要凸显出面塑精致的一面,塑造女性形象是最适合的。

  “在做‘红楼梦’面塑之前,我专门买了五六个版本的《红楼梦》连环画和插图,潜心研究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张维宁说,要想真正给人物赋予内涵,每次做面塑之前都要翻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凭借对人物的理解与想象,才能设计出不同人物的服饰和神态。

  由于白天在学校工作,张维宁只有下班之后才有时间做面塑,常常一做就做到凌晨两三点,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陪女儿看电视了。

  张维宁说:“因为我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放在做面塑上了,女儿经常生我的气,她总希望我能分点时间陪陪她。”但为了自己的爱好,张维宁还是选择了面塑。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张维宁创作的《唐乐舞》和《五十六个民族》面塑被西安非遗博物馆收藏;2007年创作的《千手观音》面塑形象逼真、出神入化,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2012年,张维宁被确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今年初,莲湖精巧面塑再次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我总有种使命感,希望把面塑这门手艺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面塑,并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维宁说,30多年来,是老伴给了她很大的支持,是老伴的鼓励和赞美让她一点一点进步走到今天。

  由于常年低头工作,张维宁落下了颈椎病的毛病,现在只要低头十几分钟就会疼得受不了,无法长时间专注做面塑,很多顾客慕名前来,都被她以身体原因婉言谢绝了。

  传承面塑技艺,是张维宁近年来考虑最多的问题。张维宁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速成,难以真正将这门技艺发扬下去。但张维宁也没有灰心,尝试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给孩子们展示面塑技艺的魅力,希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她始终认为,孩子们更容易被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

  张维宁表示:“面塑这门技艺需要被更多人了解才能传承下去,我也愿意一直教下去……”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张维宁 面塑技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