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看变迁——旅游门券上的绿色、共享、创新

2023-08-08 07:07:33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深刻变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张张旅游门券上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

  人们的收藏喜好不尽相同,有人收藏古玩,有人收藏图书,有人收藏邮票。作为一名旅游达人,安康市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文康对收藏旅游门券情有独钟。40多年来,他走过近30个省份,攒下近4万张旅游门券。

  啥是旅游门券?

  “包括门票在内,参观券、游览票、出入证等各类进出景区景点的票据、证件,都算是旅游门券。”李文康说,“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一个景区的名片,浓缩了一座城市的精华,若干年后,还将是一份见证景区建设、城市发展的珍贵‘历史档案’。”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旅游业高水平复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的深刻变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也在一张张旅游门券上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

  7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全国第二十一届旅游门券收藏展在安康美术馆闭幕。作为展览组织者、作品展出者,李文康忙得不亦乐乎。他热情地带领游客透过一张张旅游门券感受壮美山河,触摸厚重历史。

  看绿色 从“没有旅游的概念”到生态旅游“出圈”

  20世纪90年代以前,李文康对旅游的印象,主要来自学生时代的郊游和工作后的探亲。“在那个年代,旅游是一件奢侈的新鲜事儿,大家基本上没有旅游的概念。难得几次从西藏回安康老家探亲的机会,是我最宝贵的旅游体验。”李文康回忆。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0年,李文康回到安康,在香溪洞景区开启了30年的职业生涯。

  当时的香溪洞,旅游资源尚不丰富、配套设施不尽完善。那时的门票票面设计也很简单,仅有寥寥几行字、一幅手绘图。

  尽管如此,人们对生态旅游仍有着迫切需求。“1992年的安康,除了香溪洞,没有别的地方供人们踏青郊游。1992年清明节,香溪洞到处人山人海。一张门票两毛钱,当天就卖了4000多元。”李文康说。

  从1992年加印省级风景名胜区标识,到1999年推出旺季票、淡季票,再到新世纪增加3A级、4A级旅游景区标识……

  “随着景区的发展,门票上有了新设计的标识、导览图,景区简介也更换了好几次。”7月10日,李文康介绍香溪洞30多款门票的变化,“至于最显眼的票面图案,我们先把手绘图换成了多处景点的合成图,后来在最新的几版门票上,我们换了思路,只展示一处景点的风光大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全域旅游兴起后,不仅各种森林公园越来越多,还开辟了体育旅游、避暑旅游、冰雪旅游、研学旅游等细分领域,景区吸引力持续上升。

  “2001年前后,南宫山每年的游客只有寥寥数万人次;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35.19万人次。”岚皋县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石柳山说。

  时代在变,旅游业也在变。李文康和许多同好周游全国不再是难事,但依旧对收藏旅游门券满怀热情。

  “景区最具特色之处,总会在旅游门券上有所体现。”李文康感慨,“祖国美如画,持券画中游。现在条件好了,我想再多走一走、看一看,争取把全国所有省份都走遍,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看共享 从“一展难寻”到博物馆免费开放

  在李文康收集的旅游门券中,博物馆门券是近些年才多起来的。和他的情况类似,参加全国第二十一届旅游门券收藏展的作品中,这一主题的门券也是以近年的为主。

  连着好几天,作家柳庆康都去观展,在博物馆门券前更是长时间驻足。

  “一次性观赏近百家博物馆的门券,真是大饱眼福。没去过的,看了不但能增长知识,还可以列入以后的旅游清单;去过的,看着就格外亲切,能勾起一段美好的回忆。”走到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门券跟前,柳庆康不禁感到惊喜,“这是我去过最远的一个博物馆。我对它馆藏的古代货币印象非常深刻,没想到能和它在这里‘重逢’。”

  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李文康想起了第一次与博物馆结缘的情形。“1978年,我拿着介绍信参观了西藏博物馆的红色展览,深受教育,深感震撼。”李文康告诉记者,“可惜那时的西藏博物馆展陈面积不大,展馆设施陈旧,展出的红色文物有限。好在后来搬了新址,新馆的条件要比过去好太多。”

  1978年,全国仅有349家博物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一组数据: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居全球前列。

  从349到6565,变化的不仅是数字,而且在场馆建设、文物保护、藏品研究、陈列展览、开放服务等方面,博物馆事业都不断取得新进展,服务群众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李文康对此深有感触。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起,全国国有博物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2022年,这一比例已达到90%以上。

  这种喜悦被他巧妙地呈现在旅游门券的排列上:陕西历史博物馆、安康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的旅游门券分别按时间顺序一字排开,票面金额从几元涨到几十元不等,但最终都变成了“免费”。

  “在我们老百姓身边,博物馆不但一年年变多了,而且基本实现了免费开放,还经常推出不同主题的展览,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这是一件好事、实事。”李文康高兴地说。

  从2012年到2021年,10年间,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数量增加到31931个,参观人次增加到74850.45万,分别上涨了58.7%、32.7%。此外,2021年,全国博物馆累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

  看创新 从门券“换脸”到智慧旅游普及

  时光飞驰,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门券也随之“升级换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旅游门券上普遍增加了摄影图片、导览图、广告等元素,比以前精美许多。”李文康说,“但直到二维码和电子门票普及,旅游门券才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他的印象中,二维码从出现在旅游门券上,到几乎成为“标配”,也就用了10年左右的光景。“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景区简介、游玩路线、交通指南等内容,有的还有景区服务、创意互动等界面。这不但极大地丰富了票面信息,还大大提升了游览体验。”李文康说。

  7月10日,记者在安康美术馆展厅看到,游客吴梦被一张瀛湖景区的门票吸引,随手扫了门票上的二维码。“这是瀛湖景区的公众号,上面有关于瀛湖的信息,看起来非常方便。”吴梦说。

  如果说,二维码与门票的深度绑定增加了李文康的收藏乐趣,那么,电子门票的广泛应用则给他带来不少烦恼。

  “电子门票推广后,许多景区不再发行纸质门票,或者只提供像购物小票一样的信息凭证,这让收藏难度陡增。”尽管如此,李文康也承认,电子门票带来的便利不可忽视。

  “纸质门票有特色、有韵味,富有收藏价值。不过,电子门票省去了游客在寒风中、烈日下排队购票、取票的环节,更加实用。”参观完展览后,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教师王晓莉说。

  寒暑假,王晓莉总有旅游计划。“省内的知名景区基本去过了,云南丽江、贵州黄果树瀑布、北京故宫等天南地北的景区也去了不少。外出旅游,合理安排时间很重要。在手机上一查余票,就知道景区是不是人满为患,特别方便我们规划行程。”王晓莉说。

  电子门票的普及,正是智慧旅游的一次“小试牛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广泛融入文旅场景,王晓莉愈发感受到智慧旅游的魅力:“从刷脸识别、智能调度到‘云展厅’,‘吃住行游购娱’都有了新内涵、新体验。可以说,智慧旅游让‘诗与远方’有趣又有料。”

  “门券展是对门券收藏的再创作,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藏品,更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见证了旅游业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是弘扬优秀文化、阐释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魅力。”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副会长王运明说。(记者 陈志涛)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旅游 门券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