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渭河流域旅游产业带 打造最美、多彩、灵动、生态渭水

2023-11-06 08:45:5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和执法管理相结合的方针,科学规划、多措并举,重建设、优生态、保安全、惠民生,渭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边剑锋

  近年来,宝鸡市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和执法管理相结合的方针,科学规划、多措并举,重建设、优生态、保安全、惠民生,渭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与广西北海、柳州、南宁等地河流治理与利用的先进经验、汉中汉江旅游产业开发方面的典型做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立足宝鸡全域实际,从理念创新、规划引领,资源整合、多方联动,品牌打造、特色发展,机制保障、建管并举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渭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坚持理念创新、规划引领,倾力擘画最美渭水

  一是在理念创新中明晰思路。要坚持“全域治理、重点开发,突出特色、多产融合,品牌引领、市场运行”的理念,立足“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和区位优势,挖掘渭河流域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商体联动,全力以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渭河旅游廊道。二是在谋篇布局中找准定位。依托《宝鸡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秉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高标准编制《宝鸡市渭河流域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做到政策支持项目化、文旅商体一体化、产品开发多样化、发展模式生态化。三是在协同作战中系统推动。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渭河流域旅游产业发展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大盘子,对流域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各方协作、系统推进,全力绘就最美渭水蓝图。

  坚持资源整合、多方联动,一体建设多彩渭水

  一是精准施策强设施。坚持改造与新建并重,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打通连接交通主干道路,建设公交站台、停车区、出入口指示牌,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和新能源充电桩,不断完善景区交通设施;坚持优化整合、提档升级,着力提升渭河百里健身长廊、体育运动公园、环形塑胶标准跑道、休闲步道、自行车赛道以及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渭河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卫生厕所、消防安全、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等保障设施。二是因势利导夯基础。建立全新的生态价值体系,激活渭河自然生态元素,开发水源涵养区、亲水平台区、芦苇护岸区、沙土游乐区、野生植被保护区等生态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渭河流域仰韶文化、姜炎文化、周秦文化、民俗文化等优势,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路径,建设非遗展示馆、文创研学馆、传承体验馆;挖掘地方餐饮及商业文化,创建岐山臊子面、千阳大肉泡、宝鸡擀面皮等名特小吃博物馆、特色精品风情街区,做到产品供给多元、基础设施完备。三是持之以恒优服务。建立渭河流域旅游服务质量承诺制度,持续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体验。开发智慧服务平台,综合旅游线路、交通、气象、娱乐、购物和住宿等信息,实现各种信息的集中推介、分类展示和快捷订购、极速咨询,真正做到线上畅游一河两岸、线下亲近多彩渭水。

  坚持品牌打造、特色发展,叫响打卡灵动渭水

  一是做强运动健身品牌。着眼专业赛事与群众赛事的融合互动,依托“千年宝地、一马当先”2023年宝鸡马拉松赛,持续提升组织能力、服务能力、承载能力,打造渭河国际国内马拉松赛事品牌;发挥宝鸡市文化旅游节聚合效应,组织承办“保护渭水我先行”主题自行车赛,创设环渭河自行车拉力赛品牌;巩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带火渭河两岸全民健步行、老年活动周、“线上邀请、线下竞赛”创意运动会等健身活动品牌,通过各种赛事活动聚拢城市人气、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做亮文创体验品牌。围绕凤翔泥塑、西府社火、千阳西秦刺绣等国家及省市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开发技艺研学、沉浸演艺、工艺制作等旅游产品,打响全域非遗项目展示体验品牌;深入挖掘渭河流域历史文化底蕴,研发皮影、服装、饰品、书签、香包等文创产品,讲好宝鸡故事、塑造宝鸡形象,逐步形成“看中国、来宝鸡”系列品牌优势。三是做优休闲观光品牌。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不同需求,设计发布“情系渭水、玩转宝鸡”经典线路,沿一河两岸重点推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美食探店、房车露营等系列旅游产品,着力拓展全域旅游空间,策划举办生态节、美食节等活动,引入实景演出,提升消费层级,努力唱响“四位一体”(文旅商体)知名品牌,擦亮灵动渭水旅游名片。

  坚持机制保障、建管并举,呵护还原生态渭水

  一是建立动态保护机制。坚持底线思维,加强生态价值研究,完善环境监测和动态治理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渭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建立保护开发与监督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划定保护区域,加大生态景观建设力度,杜绝污染源,织密防护网,筑牢防汛墙,严守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安全。二是深化系统管理机制。建立渭河流域旅游资源评估长效机制,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科学化、全程化、精准化监管。推行渭河旅游发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财政支持补偿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三是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渭河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坚持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重点指标纳入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量化打分,严格奖惩。同时,充分发挥常规督查和专项督查杠杆作用,对日常工作落实情况推行跟踪问效机制;对重点工程、安全隐患等关键部位实行挂牌督办机制,专人点对点监管,限期一对一整改,努力还原一河生态渭水。

  (作者系千阳县政协主席)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渭河流域 旅游产业 渭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