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说·关键词: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3-06-21 08:59:43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十四五”时期,特色现代农业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听听委员怎么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十四五”时期,特色现代农业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听听委员怎么说——

  轩洪亮: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省政协委员、陕西福瑞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轩洪亮在调研中发现,传统“名、特、优”产品由于缺乏专业化和批量生产,不能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和快速的集聚发展。“特色产品要形成巨大的经济优势,必须依托大规模的产业开发,人才、资源等高度聚集,专业化整合区域经济结构,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他说。

  轩洪亮认为,发展特色产业不能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要以产业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农民综合素质与组织化程度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基础,以提高特色产品产量和品质为中心,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使“趋同类”产业加速向特色产业转型聚集,大幅提升特色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特色农产品就是地域的特色名片。”轩洪亮认为,开发特色产品要注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技术革新,培育实现“人优我特、人优我新”。他建议,要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优化栽培技术、品种资源,为原有特色产品赋予新的内容,以“新奇”吸引更多的产品消费者;时令、鲜食产品上市要提早占领市场,以“早”俘获消费者芳心;在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运输、贮藏等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将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有机结合,标准化组织、监管生产过程,提升产品品质,以“优”让消费者放心。

  冯永忠:加大“土特产”科技创新投入

  “土特产”是乡村富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土特产”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省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指出,我省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关中、陕南区域“土特产”类型丰富多样,但目前存在“土特产”内涵界定不清晰、生产体系和标准不健全、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土特产’生产开发以小作坊为主,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生产工艺基本上以经验为主。”冯永忠建议,加强对“土特产”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为推动“土特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厘清“土特产”清单的基础上,构建“土特产”生产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过程、产品行业标准;创新“土特产”市场准入机制,根据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为“土特产”健康发展开辟专门的市场准入渠道。

  冯永忠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土特产”因地域受限、经济效益不高,造成科技投入不足、缺乏产品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较低。他建议,梳理“土特产”发展的科技瓶颈,把提高“土特产”科技创新纳入到省、市级科技计划之中,鼓励企业加大“土特产”科技创新投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郭小卫:以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省政协委员、陕西远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小卫认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是要持续推动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郭小卫建议,要从资金扶持、信贷支持和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利用民间资本,从种养运销大户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实现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

  “要改变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有机结合中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郭小卫建议,创新农旅融合发展的市场运作模式,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科学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体系;整合分散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扶持政策,发挥资金合力作用,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业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 赵婧)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特色农业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