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牢牢守住全省耕地保护红线

2022-12-28 08:42:0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记者 李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耕地是实现“藏粮于地”的基础,是开展“藏粮于技”的载体,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一直以来,关注耕地保护始终是民盟陕西省委会农业委员会履职的聚焦点。

  2021年6月,民盟陕西省委会农业委员会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冯永忠结合省科协重点咨询议题研究项目,带领相关人员就我省“非农化”“非粮化”耕地退出问题在三原县、淳化县、城固县等地进行调研,实际了解我省耕地状况。

  “我们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研究了我省2000年以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冯永忠表示,耕地总量持续减少,将直接动摇粮食生产的基础。从遥感监测的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来看,我省耕地“非农化”转移类型主要为林地、草地、灌木、湿地、水体、建设用地、裸地七种类型。其中,草地、人造地表、林地占比最大,共占转出耕地的96.5%。20年间,耕地转草地及林地主要集中在陕北黄土高原地段,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

  耕地“非粮化”严重,将直接触碰粮食安全底线。冯永忠说,我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78年为4488千公顷,2020年为3001.05千公顷。40年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减少了1486.95千公顷,自2000年以来共减少了822.67千公顷。

  结合调研情况,冯永忠提交了《关于陕西省“非农化”“非粮化”耕地退出的建议》的提案,受到省民盟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大会提案组。

  提案建议,要以县域为单元,全面实施“非农化”“非粮化”耕地摸底调查行动计划,制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退出分区实施方案;坚持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机制,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同情形,分步逐块有序推进清理腾退,恢复种粮;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确保调整优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于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范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我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先后制定《陕西省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关于全面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强化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全省耕地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在2021年摸排底数的基础上,我省积极与自然资源部门对接,明确耕地范围及类型,指导各级农业部门采取遥感等技术对“非粮化”耕地进行精准识别与定位,对每块耕地进行建档立卡,上图入库,绘制全省“非粮化”耕地一张图,建立信息台账,实施动态管理。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介绍,积极在全省推行田长制,建立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每年对100个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乡(镇)人民政府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金奖励。“十三五”期间,全省完成补充耕地104.3万亩,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要求。

  雷鸣雄表示,未来五年,省自然资源厅将以更高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带数字、带位置、带图斑,下达全省4327.56万亩耕地和3379.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层层签订保护责任书,出台田长制考核办法。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实施细则,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强化耕地保护动态监测、实时监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实行田长制是推进耕地保护的重要抓手。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苏永茂说,下一步,我省将以点带面,在全省范围内扎实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设立各级田长制办公室,建立田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各级田长责任,出台田长制考核暂行办法,落实激励奖惩措施。建立全省耕地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定期对全省耕地、特别是对重点地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坚决打击各种违法占用耕地以及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