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 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省政协“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2022-12-07 08:37:0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省政协“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月度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编...

  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陈晓莉:

  统筹规划 综合施策 加速推进我省社会适老化改造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我省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而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紧迫性思想认识还不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政府、企业、社会充分认识到社会适老化改造既是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也是一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事关民生、事关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社会适老化改造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协调、参与、融资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应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省级层面应成立专门机构,整体谋划、合力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逐步分层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可分为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型、针对特困群体的保障型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需型等类型。目前,在重点保证特困群体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型适老化改造,兼顾个性化、差异化的特需型适老化改造。建议按照优先实施社区家庭适老化改造,再逐步扩大带动社会适老化改造范围的原则逐步分层推进。

  四是多方筹措资金,多元开展改造。适老化改造涉及改造主体、改造模式、融资方式等诸多问题。改造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制是否创新。改造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更要想方设法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改造项目不仅仅拘泥于硬件改造,更要着眼于扩大服务项目;改造方式不仅仅停留在静态物理改造,更要大力支持改造经营相结合。建议借鉴北京“租赁置换”模式:社会企业与老旧小区有外迁意愿的中老年业主签订长期房屋租赁协议,通过租赁置换使其获得租金或新的住所,企业对腾出的需要适老化改造的房屋进行改造运营。

  五是鼓励试点先行,积极总结经验。社会适老化改造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在国家试点基础上,建议我省结合实际,扩大试点类型范围,总结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加速推进我省社会适老化改造进程,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科学保障。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曹增武代表省九三学社:

  加快推进我省老旧小区改造 打造宜居社区环境

  我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

  1.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不够多样化,设施类型单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建比例低,新型养老服务类型,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公寓配建较少,部分设施缺少无障碍设计。

  2.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选址不合理,空间布局松散。部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置较为偏僻,选址距离部分居民较远;部分设施贴近社区角落或室外道路,老人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

  3.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分区不合理,空间不能满足防疫要求。一些社区办公与老年人活动场所没有进行有效分割,互相干扰较大。多数社区养老设施缺乏防疫安全举措,保障老人安全考虑较少。

  推进我省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1.拓展社区空间,整合社区资源。挖掘小区内长期闲置场地、废弃用房等空间,充分拓展社区可利用空间,整合社区既有资源,最大限度解决小区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可根据社区具体情况,集中设置服务功能,便于小区环境的统一管理,释放更多公共空间,为老年人在小区活动提供条件,保障老年人在小区中能够舒适生活。

  2.优化改扩建策略,完善社区养老设施功能。依据我省地域特点与社区具体情况优化社区养老设施更新策略,比照国家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与地方相关规范,针对社区居住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生活服务等各项设施的规模尺度、区位环境、平面布局、空间使用情况等进行分类施策,特别定制。

  3.加强无障碍设计,营造老人生活便捷环境。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特点,特别是考虑老年人行动不便,采用高新技术,在建筑物、道路、公共绿地等方面加强无障碍设施设计与安装,加快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不断优化小区空间,营造一个切实保障老人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4.增强疫情防控措施,为老年人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利用绿化带作为隔挡,设置微型交往空间,减少病毒传播途径,大力宣传防控知识和信息,指导老年人持续做好自身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服从社区防控管理。做好老年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老年人生活安全。

  省政协立法协商专家组成员、陕西权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丹:

  加快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一、强化保障措施,加快统筹推进

  一是加快完善政策保障。建议陕西在省级层面出台社区适老化改造基础标准,充分考虑各市经济水平、各社区支持条件,不设置硬性指标,由各市灵活推进;依据基础标准制定适老化改造企业的行业标准,避免行业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按照资金引入、企业让利、居民承担、政府兜底的适老化改造方略,在巩固提升政府财政补贴基础上,引导适老化改造企业最大限度进行工程让利;加强其他社会资源等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资金支持,最大限度降低老龄化居民所承担的改造费用。

  二、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养老保障

  要深入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推动居家养老工作取得实效,就要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更要在社区医疗保障和解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深入推进精准改造。社区应对老龄化居民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采取“社区+改造企业+用户”三方协商的方式,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改造原则,确保适老化改造受益对象用得上、效果好。同时,要依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充分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需要。

  二是深入推进医疗保障服务。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群体,医疗保障服务是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关键。首先,政府要发挥在社区医疗卫生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其次,应建立大中型医院医师定点服务机制,定期前往社区开展诊疗及医疗培训,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最后,应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预防及治疗作为社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重点,实现低投入水平下增加老年人受益范围的目标。

  三是深入推进“老有所为”工作。要把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放热。通过建立老年人活动团体、开展社区老年人公益事业等方式,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同时,积极开展老年志愿服务工作,让年龄相对比较轻、身体比较好的老年人服务高龄、失能的老年人,从而实现“互助式”养老。

  省政协常委、民进陕西省委会一级巡视员闵生华代表省民进:

  发挥多方合力 弥合数字鸿沟

  一、发挥多方合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把老龄科技发展纳入老龄事业与科技事业发展规划,共同部署、一体推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优化老龄科技创新环境,为老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政策优惠;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宽带覆盖面,启动数字融合项目;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引导智慧养老企业根据实际需求研发创新、生产推广“适老化”智能化产品,提供创新服务。

  二、鼓励企业创新,加快产品研发。优化产品设计,针对老年用户终端,开发适老化界面,减少繁琐流程,尽量实现易分辨、易寻找、易操作,不断降低老年人使用门槛;提高“适老化”智能产品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感知分析老人特性和消费需求,在研发产品中,注重智能化、柔性化“定制”服务,最大限度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鼓励“适老化”产品尽快进入市场,注重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统一,帮助老年人群体更好享受科技进步的红利,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三、加强互联互通,强化协同服务。鼓励公益组织、志愿者、互联网企业等协同提供服务,提升老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数字素养和相关技能。整合社区力量,通过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通过设立电脑网络培训室、“老年人培训老年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老年人运用科技产品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代际沟通,动员宣传子女手把手教会长辈使用智能手机和应对各类高频场景必备的数字技能,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让老年人群体更好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

  四、积极宣传引导,增强融入意愿。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再接触新生事物,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身畏难情绪,让扫码乘车、移动支付、网上预约、手机挂号等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数字时代诸多便利,老年人群也能轻松享受。要依托社区等机构组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科普讲座,带领老年朋友勇敢跨越“数字鸿沟”,主动融入“智能生活”。唯有加强宣传、加强实践,让老年人真正从小手机上感受到大方便,才能激发起他们自身的能动性,让更多老年人适应智能时代、共享科技红利。

  西安市碑林区瑞泉养老护理院院长李美丽:

  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成本高,补助标准较低,地市配套资金压力大,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是很高。2.统筹规划分析不够。3.日常运营压力较大。目前,政府部门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运营床位给予适当补贴,但照料中心是一个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的机构,如果休息床位不能加以合理利用,运营方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将面临入不敷出的发展困境。

  二、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议政府加大对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建立专项资金等政策解决投入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鼓励社会团体、慈善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爱心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动,作为建设资金的补充来源,并出台切实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有自己医疗体系、养老体系,以及智慧养老平台和设施设备作为支撑的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建设运营。

  二是提高政策指导水平。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要加强分类管理和补贴。老年人的健康情况和养老需求不尽相同,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也有不同类型。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日间照料中心,对不同类型的日间照料中心实行分类管理,并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对于那些提供文体活动的社会型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不安排专门服务人员,服务对象限于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国家不给补贴或给予少量补贴;对于整合性日间照料中心,则要求有专业的医疗人员、照护人员、心理师、社工等人员,服务对象限于轻度或中度失能老年人,且经过专业失能等级评估才可以入住,需专家推荐才可以转介到养老机构,政府通过运行补贴、护理补贴等方式予以专项补贴。

  三是强化重点引领作用。强化日间照料中心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引领、支持和平台枢纽等作用,鼓励日间照料中心因地制宜拓展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上门等服务功能,加强与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构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优惠的多种服务。

  安康市政协副主席柯玉富代表安康市政协: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以创造高品质老年生活为目标,在社会治理中强化适老化思维。要树立积极的老龄观,把适老化理念融入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中,纳入各级组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促进普惠型养老服务,推动创建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

  二、以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的养老为重点,打通社区与老年人家庭的“最后一公里”。要从破解服务能力和养老需求不相适应入手,根据各层次、各年龄段、个人健康和经济能力等情况,通过“托管、嵌入、签约”的方式导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建设集日托、托养、助餐、助浴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系。具体讲,一是高起点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全天候、送上门的医养结合服务;二是设立长期护理险,减轻家庭负担;三是落实“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的举措,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家庭病床并给予运行补贴,出台家庭医生执业管理办法,为家庭医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法律保障。四是大力推进生活设施适老化改造,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三、以加快发展医康养结合产业为依托,打造“均衡化、品质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按照安康市打造千亿旅游康养产业集群规划,以吸引本埠内外活力老人颐养天年和候鸟式养老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的绿色养生基地和康养医院。鼓励支持公办民营或民建民营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有效衔接。

  四、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加快医康养结合项目建设。公立医院具有“医”“养”无缝对接、设施设备齐全、医疗条件优越、护理更加专业等优势,建议充分发挥公立医院主力军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市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等项目倾斜扶持。

  五、以“互联网+健康养老”为抓手,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建设。要把智慧养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经验,适时成立智慧医康养结合服务指挥中心,鼓励老年人使用智慧医康养结合终端产品,推广远程监测、一键呼叫等服务,不断提升我市智慧医康养结合服务能力。

  本版图片由 记者 杜静波 摄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社会适老化改造 月度协商 发言摘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