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非遗乡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2-07-06 08:17:58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六月的秦岭,满目苍翠。坐落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干净整洁,极富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

  □ 记者 李彦伶

  六月的秦岭,满目苍翠。坐落于秦岭北麓的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小峪口村干净整洁,极富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

  近年来,小峪口村依托秦岭生态优势,大力发展非遗乡集新业态,带动当地经济和生态旅游业发展,“泥叫叫”、“耀武”秦腔脸谱、广陵派古琴、“木兰摇”土织布……一个个非遗项目传承体验地先后在这里落地,在活态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在事先准备好的溶液中滴入几滴色彩斑斓的颜料,使其在水中自然晕染开来,随后使用工具描绘出各种美丽的纹理,再转印到空白的扇面上……一把漂亮的团扇随即展现在观众面前。

  6月21日,非遗传承人张双敏现场展示的“唐流彩”非遗技艺引得观众拍手叫好。从艺30多年,张双敏拜师学艺、精深钻研,让“唐流彩”这项传统技艺在中华大地再次绽放光华。

  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吹时呜呜作响,故称为“泥叫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叫叫”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杨帆,从事“泥叫叫”技艺传承已有20多年。2019年,杨帆在小峪口村开办的“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仅数月便成为不少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地”。

  此外,由杨帆探索的“非遗+民宿”“非遗+旅游”“非遗+研学”等多种非遗文化传承模式和非遗乡集新业态,让非遗“活”起来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

  杨帆说,手工工坊作为乡土特色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乡村民宿、乡村手工艺基地、村民公共活动场所的开发中,有助于手工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思路。

  “木兰摇”作为女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小峪口村留守老人和返乡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工厂+农户+电商+实体店”的形式,成功实现了企业和乡村的共享共赢。

  2021年,在优渥的自然环境和非遗乡集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召下,关中葫芦工坊入驻小峪口村,建立了葫芦工坊和关中葫芦技艺传习所,吸引了大批在校大中专学生、小学生来这里研学旅游。在关中葫芦工坊的带动下,当地村民开始种植葫芦,学习葫芦绘画雕刻和编织技艺,小小的葫芦成为当地妇女创业增收的“金蛋蛋”。

  “长安非遗乡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研学,我们将继续为带动妇女致富增收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关中葫芦西安市非遗文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梦霞说。

  据介绍,关中葫芦工坊目前已培训返乡女青年20余名,其葫芦作品半年销售额达7万余元,带动葫芦种植近百亩,形成了当地很有特色的葫芦乡游打卡地,预计年收入180余万元。此外,逐渐兴起的研学旅游也为当地农家乐带来了稳定客流。

  “非遗项目的入驻为我们带来了可观的客流量,我们农家乐的收入较往年增加了一万多元,我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小峪口村农家乐老板刘康民高兴地说。

  近年来,小峪口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山水资源,以美丽庭院建设为依托,吸引了“泥叫叫”等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项目扮靓小峪口村,既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底蕴,也为村中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周末带上家人一起走进大自然,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经常来小峪口村“打卡”的西安市民郑先生说。

  如今的小峪口村,非遗乡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游客到村内吃、住、游、购、玩。随着新业态的发展,小峪口村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外来人”,特别是有能力的女性创业者来村里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和致富项目,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非遗文化带火了小峪口村,也为小峪口村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小峪口村党支部书记魏存喜表示,未来,这里不仅是乡村沉浸式非遗实践基地,更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非遗乡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