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没有“一码通”,手动录入信息速度慢 委员建议给“一码通”绑上“亲情号”

2022-01-14 09:22:5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请大家提前打开一码通,保持间距……”相信大家在核酸检测点,都会听到这句话。...

  □ 记者 李荣

  “请大家提前打开一码通,保持间距……”相信大家在核酸检测点,都会听到这句话。

  截至1月11日24时,西安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25例。为快速、精准发现潜在传染源,彻底阻断疫情,自疫情发生后,西安市组织实施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近日,有多名参与西安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向记者反映,由于老人、小孩没有手机,无法注册“一码通”,加之小孩没有身份证,只能人工录入身份信息,速度慢,影响整个核酸采样进度。

  “扫‘一码通’做核酸只需3秒钟,人工录入信息做核酸则需要2至3分钟,速度很慢。”西安市碑林区一名参与核酸采样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小区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没有“一码通”,核酸检测只能通过手动输入身份信息,有的老人记不住身份证号,需要多次输入,加之医护人员戴着医用手套,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社区核酸检测速度。

  该志愿者说,有的家庭有两个或三个孩子,孩子都没有身份证,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个手机号码为啥不能关联三个身份证,生成三个二维码呢,这样岂不更有利于疫情防控、出行便利、无接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西安大部分核酸检测点都配备了电脑、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对于没有“一码通”的老人,只需识别身份证就可完成信息采集工作,针对没有身份证的未成年人,录入信息后会生成一个临时二维码,方便查询核酸检测结果以及下次使用。

  有志愿者反映,由于部分核酸检测点没有配备电脑和身份证读卡器,只能在手机端口录入人员信息。对于居家隔离的老人和未成年人,极为不便。

  志愿者反映的问题,也引起了省政协委员任冬梅和陈利的关注。

  “打印二维码的就是一张小纸片,稍微磨损后,就会影响下次使用,加之二维码时效短,过期后仍需重复登记,就使得核酸检测过程费时费力。”任冬梅建议,要尽快升级完善西安“一码通”系统,加大技术攻关,关联身份证信息系统,让“一码通”可以绑定多个“亲情号”,并可生成多个二维码,便于疫情防控信息录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安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9%,0—14岁少年儿童占比15.65%。这其中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婴幼儿没有健康码。

  省政协委员陈利在核酸检测中注意到,虽然有的核酸检测点配备了身份证读卡器,但读卡器和“一码通”不关联,志愿者只能手动录入身份信息,无疑增加了工作负荷,也降低了全员核酸检测效率。

  陈利认为,可利用技术手段为特殊人群定制带有身份信息的二维码,比如为老人和婴幼儿定制“服务码”挂牌,并和“一码通”关联起来,关联的“一码通”联系方式可以是儿女或监护人的电话,通过特殊人群挂牌接受扫码,完成核酸检测等,以避免重复录入信息等繁琐工作。

  陈利建议,政府要加大为每个核酸检测点配备身份证读卡器的力度,优化升级“一码通”软件功能,让身份证读卡器和“一码通”信息关联,并借助人脸、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无码人员的无接触式登记和快速检索,不断提高全员核酸检测效率。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委员 一码通 录入信息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