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陕西:保护与发展并重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

2021-08-15 02:13:30  来源:西部网  


[摘要]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富集的省份,我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的理念,今年全国首个考古类专题博物馆——位于西安的陕西省考古博物馆有望与公众见面。...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富集的省份,我省牢固树立“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的理念,今年全国首个考古类专题博物馆——位于西安的陕西省考古博物馆有望与公众见面。

  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区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营造。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唐高宗曾多次来这里避暑,九成宫一度成为隋唐帝王的“避暑胜地”。2019年到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各类遗物400余件。专家认为,4号殿基址保存完好、结构完整、工艺精湛,代表了隋唐建筑的高超艺术水平。

  麟游县文旅局干部魏益寿:“这个离宫考古发掘的成果,被评为2020年咱们陕西省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些重点遗址文物保护都要由咱们省一级的文物管理部门来进行详细论证、考证,首先考虑,地下这些文物怎么样保护,然后再考虑对观众开放展示,准备进行大棚保护展示,将来这个过程还得等待,因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省考古研究院的修复室里,藏着很多致力于文物保护的“拼图高手”。威风凛凛的天王俑、形态逼真的镇墓兽,你肯定想不到,两年前,它们还只是一堆尘封千年的文物碎片。

  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主任邵安定:“出土的时候基本上都完全破碎成有两千多件,当时我们整体从现场把碎片拿回来,现在一点点拼、一点点补,做出来了三件,四个人得一年时间左右。”

  从文物碎片编号、拼接,到用石膏修补裂纹,再到最后的美化,修复室内的四件天王俑和镇墓兽,将考古修复的全过程依次展现。出土于西安机场三期建设施工现场的这四件陶俑,最小的七十公分,最大的有一米三,这样的规格属于唐代少见的彩绘陶俑。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出现在新建成的考古博物馆。

  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室主任邵安定:“没有做完的这个碎片的这个俑,到时候就是平躺在一个展柜里面,修好的那个俑是站在它旁边,告诉大家这个过程,如何从破碎的这么多残片,让它成为一件可以观赏的器物。”

  这个即将跟公众见面的我国首座考古类专题博物馆,除了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文物保护修复常设展厅外,还有近2000多平方米的陶瓷、壁画、纺织品等专项修复室。

  邵安定:“2016年的统计,大概我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天平均出土60多件文物,我们不仅仅说是像原来那样把它拼起来,让它完整就行了,要探索的就是保护材料、保护方法、保护技术、器物价值的挖掘。”

  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充分用现代科技,保护传承我们古代的珍贵文物,去展示和弘扬中华优秀的这种文化遗产,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文化盛宴,能让我们陕西人增强文化自信。”(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田木 任超 何咏辉 高维佳 张蓉)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文物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