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省大气、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质量状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7个城市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和水量达标率均100%。”3月26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金东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陕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020年陕西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为287.8天
张金东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其中,2020年是国家实行监测新标准以来的最好年份。“陕西13个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0,与2015年相比下降20.8%;优良天数平均287.8天,与2015年相比增加11.6天;重污染天气7.5天,与2015年相比减少8.5天。”
“国考10个设区市优良天数提升至29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至6天,延安市、榆林市、安康市和商洛市进入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实现新跨越。”张金东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及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下降21.8%、19%、20.8%。
同时,2020年,水环境质量也达到有监测纪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十三五”期间下降11.3%、11.9%,渭河入黄断面水质提升至Ⅱ类,创20年来最好水平。延河水质改善明显,延安市水质改善幅度列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第20位。此外,陕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陕西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噪声状况总体稳定。
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7万户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办公室主任冀武表示,“十三五”以来,陕西累计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2.7万户,开展“回头看”1.8万户,全省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超额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
同时,陕西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进“公转铁”。关中地区完成散煤治理320余万户,全省累计拆改燃煤锅炉1.9万台,累计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0.6万台;2020年全省铁路货运量较2017年增加1.023亿吨。累计淘汰黄标车、高排放老旧车约34万辆,并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在管理创新方面,探索臭氧分级管控,坚持每日会商、精准调度、暗访溯源、督办整改,实现臭氧浓度“三连降”和优良天数“三连升”。同时,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就PM10和PM2.5两项污染物在关中地区实施空气质量生态补偿,2018年以来已累计收缴2.28亿元,补偿资金全部用于大气污染治理。
冀武说,下一步将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减排,关中重点区域和陕南陕北非重点区域协同管控。此外,还将继续加大产业、能源、运输、面源四大领域调整力度,统筹做好“十四运”和“残特奥会”环境质量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记者 苏静萌)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