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兄弟城” 齐谱“黄河曲”

2020-12-03 01:15:20  来源:新华网  


[摘要]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发力,作为黄河流域版图上距离最近的县城,府谷、保德两县“兄弟齐心”,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万里黄河涌入秦晋峡谷,陕西府谷县和山西保德县便扑面而来,大河穿两城而过,一路浪花翻卷。

  正是初冬时节,清晨的黄河两岸呵气成霜,可这并不能阻挡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两地菜农起得最早,农用三轮车的马达声划破两城的宁静,人们驶过题有“秦晋之好”的府保黄河大桥,奔向对岸,开启一天的营生。

  站在桥上远眺,另一座横跨黄河的神朔铁路桥也十分繁忙,满载煤炭的火车呼啸而过,不断将“黑金”送往我国沿海港口。桥下也别有一番景致,3公里长的府谷河滨公园沿黄而建,宛如为母亲河披上一条绿色丝带,对岸保德同舟广场亦是绿意盎然。

  人河相亲,城河相融。随着国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发力,作为黄河流域版图上距离最近的县城,府谷、保德两县“兄弟齐心”,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谱写出一曲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美好新乐章。

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黄河“金三角”告别“黑面孔”

  府保两县是黄河流域罕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国家“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被誉为“黄河金三角”。

  曾经,“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原始生产模式,把“金三角”染成“黑三角”。今天,高原绿树成荫,黄河碧波荡漾,绿色矿区处处可见,两县创造了“煤都不见煤”的奇迹。在回答“工业型城市”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命题上,府谷和保德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关小上大,治理污染。“俩兄弟”拿出壮士断腕之志,取缔“十五小”“新五小”等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电石、铁合金、煤炭等企业全部安装环保除尘设施,实现水、气、声、渣达标治理。较2005年各项指标,府谷县万元GDP能耗下降15个百分点,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个百分点。保德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减排达标。

  为扭转“煤价一涨就忽视调结构”的思维定势,府谷县推进“煤头化尾”产业建设,府谷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煤电产业成为能化经济强大引擎;金属镁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全球区域产量第一,产业集群发展速度加快,已向镁铝合金下游延伸;围绕传统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涌现出一批煤制油、煤制气等市场前景好、产业契合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链式项目。府谷县成为陕西民营经济转型试验区、能源化工低碳循环发展样板区,202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榜上位居第47位。

  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作为忻州市经济强县,保德县坚持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扎实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型,王家岭低热值煤电厂具备发电条件,德润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泰益和镁合金产业链建设、芦子沟煤业资源整合等一大批转型项目进展顺利,煤层气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

  如今的黄河两岸,工业技术创新比比皆是,通过产学研合作,兰炭热解、煤焦油深加工、镁合金加工等难题已经得到陆续破解,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动力转换明显,府保“俩兄弟”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持之以恒植树造林,生态产业变身“摇钱树”

  “府谷保德州,穷山恶石头。”这首民谣是两县半个世纪前的真实写照。

  作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新中国成立前,两县森林覆盖率均不足1%,处处都是“下一场大雨蜕一层皮,发一次洪水满沟泥”的生存景象。

  让石头缝里长出大树,让山坡披上“绿装”,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的山坡到处都是裸露的石头,为整出造林新地,人们得用钢钎钻,铁镐撬,风钻打眼,爆破打坑,揽表土回填;运苗时,山高坡陡无路,全靠人工背;为保水固沙,全部采用石头堆砌鱼鳞坑;难度之大,无法想象。

  坚持治理,久久为功。府谷县启动实施五年植绿大行动,保德县高度重视造林护林,240多万亩林带拔地而起,新建森林公园、生态公园8个,两县森林覆盖率平均22%,绿色逐渐成为大地的主基调。

  至此,植树造林还远远没有结束。

  今年,府谷投资9323万元实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其中创新采用“岩面喷播”技术,在陡峭的坡面上栽种起刺槐、紫穗槐、沙打旺等植物,将曾因建设开发形成的裸露岩体进行绿化,这样既恢复了生态,也减少或避免了地质灾害。

  保德县绿化也不停步,深入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创建,非煤矿山企业投入生态修复治理经费1104万元,完成治理面积2676亩,神华保德煤矿成为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煤矿企业创建为市级绿色矿山。

  “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银行。”这是沿黄两岸果农们的共识。黄河赐予两县世界稀有果品、“果中钙王”海红果,两县纷纷引入龙头企业,按照“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响品牌”的发展思路,开发出果酒、饮品等40余种海红果系列产品,海红果面积增长到5.1万亩,产值达8000多万元。此外,还有红枣山楂糕、沙棘原浆口服液等特色加工农产品经济优势也十分明显。

  绿色做底色,发展有亮色。依托生态环境改善和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府保两县打造了8个休闲小镇,举办了海红花观赏节、红枣采摘节等文化娱乐活动,年均吸引游客3万多人,乡村旅游创造产值上亿元,生态产业变身“摇钱树”,绿水青山正一步步变为金山银山。

协同共建共享成果,朝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衣带水,府谷县与保德县人同宗,地同脉,“秦晋之好”的美谈源远流长。

  上世纪70年代,府保黄河大桥正式建成投运。进入新世纪,伴随着秦晋煤炭资源大开发,神朔铁路黄河大桥、黄河二桥、华莲黄河大桥、府谷碛塄黄河大桥顺势建成,近10公里的交界地段上,5座跨河大桥横亘东西,黄河流域前所未有;随着两县物流、信息流畅通和百姓期盼,府保城际公交正式开通,只用半小时就可以“跨省游一圈”,互通互融的发展共同体逐渐构成。

  唇齿相依,共荣共存。府谷县城有2000名以上保德县务工人员就业,他们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努力拼搏奋斗着,支撑起全县服务业半壁江山。同样,府谷这片沃土也吸引着保德兄弟,“府谷人性格豪爽,待人实在,打交道信得过,和山西老乡没两样。”在府谷经营杂货铺20年,保德县马家滩村民冯凤莲最有发言权。

  今天,府谷和保德更是打破各自为政、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整合创新资源,通过“政府牵引、民间往来”的方式,寻求协同发展新路径。两县互通互联交通网络,保障过境公路、新区大桥、冯红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国、省干道“瓶颈路”,推进融合发展;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市场供给互补互促,文化、旅游、商贸等领域深度合作,开辟了共赢新格局。

  首届府谷保德“协同发展”半程马拉松赛开跑,两县签署府谷保德黄河三桥合作意向书,两地企业合作频繁,两县青年通婚越来越多,民间往来温度升高......“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近年来,府保两县先后摘掉国定贫穷县的帽子,府谷县域综合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保德县跻身山西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两县成为秦晋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正在朝着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大踏步前进。(王浩 魏丽娟)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黄河流域 生态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