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故事——寻找故事中的你 华阴老腔:从幕后到台前的时代变迁

2019-10-16 08:46:01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 10月12日,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新生”照片吸引观众。...

  原标题:华阴老腔:从幕后到台前的时代变迁

  10月12日,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新生”照片吸引观众。本报记者 杜玮摄

  2006年,华阴老腔的表演者受邀到壶口瀑布演出。休息期间,华阴市原文化局业务股股长党安华组织艺人们在壶口瀑布来了一场即兴表演。耳边老腔呐喊声起,眼前黄河惊涛拍岸,饱满的黄土情淋漓尽致地洋溢开来。感动中,时任华阴市文化局局长的张富强抓拍下了这经典一幕。

  华阴老腔是一门说唱艺术,已传唱2000多年,但一直都是扮演着皮影戏幕布后面的“配角”,只闻其声。“老腔能从幕后走到台前,从中国走向世界,老党功不可没。”张富强多次提到的“老党”,就是党安华。

  10月10日下午,在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记者见到了党安华。在他这里,记者听到了一个这样的“老腔故事”——

  2001年的一个冬夜,时任华阴市文化馆馆长的党安华和好友去看皮影表演,却发现全场只有3名观众。他本想告诉老艺人们别唱了,却在掀开帐子的那个瞬间“定”住了:除了1名手舞足蹈的影人操纵者外,舞台后面还坐着3名乐手,他们神情专注地不停变换演奏着板胡、大锣、战鼓、惊木、钟铃等10多种乐器。怀抱月琴、仰头高歌的主唱张喜民,仿佛在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吼,全然沉浸其中。

  “那种真实和自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太震撼了!”那天以后,那场演出的场景一直萦绕在党安华的脑海中。他想,如果撤掉皮影,把后台搬到幕前,一定能打动观众。

  “当时主唱一天挣二十元,其他人能拿十五、六元。我承诺给大家每人每天发二十元,中午再管一顿饭,才把人‘哄’到了排练场……”党安华说。就这样,华阴老腔撤掉帐子,来到了舞台前。然而,缺少舞台经验的真人老腔表演反响平平。

  直到2003年,渭南市抗洪救灾文艺汇演之后,党安华排演的老腔新剧《古韵乡趣》被报送至全省文艺汇演,并一口气拿下了7个一等奖,华阴老腔才开始赢得关注。

  “真正受到全国关注,还是跟话剧《白鹿原》的合作。”党安华始终认为,是“伯乐”陈忠实改变了华阴老腔的命运。

  2005年,陈忠实把华阴老腔推荐给话剧《白鹿原》的导演林兆华。2006年,《白鹿原》开演,《将令一声震山川》《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等12段老腔唱段随着话剧《白鹿原》的火爆成为了经典。自此,华阴老腔开始频繁登上中央电视台,还先后出访日本、德国、美国……

  “从2006年起,华阴老腔连续4年每年演出170余场次,艺人们都快忙疯了。”党安华说,“最让我们欣慰的是,2006年2月,华阴老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们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开始关注这门古老艺术的生存危机和传承发展。”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华阴老腔 幕后 时代变迁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