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糖炒栗子、冰糖葫芦一跃成为街头美食的“顶流”。这两种秋冬热门小零嘴凭借独特口感圈粉无数,但背后也藏着许多人不了解的食用真相:很多人把糖炒栗子划为坚果类,殊不知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远高于普通坚果,过量食用容易造成热量超标;有人只知道山楂能促进消化,却忽略了它对特殊人群的潜在影响。
近日,记者联系采访了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医生张晗,从现代营养与传统中医双维度,给出糖炒栗子、冰糖葫芦健康食用的专业解答。
刚出锅的糖炒栗子裹着热气,剥壳后咬下的软糯香甜,是许多人秋冬的“味觉慰藉”。张晗介绍,从营养层面来看,栗子富含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能快速为身体补充能量,很适合秋冬季节抵御寒冷、恢复体力。而在中医理论中,栗子的养生价值同样备受推崇,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就曾称其为“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张晗解释,栗子性平、味甘,入脾、肾经,能滋养中焦脾胃,且老少皆宜。对于女性而言,适量吃栗子能起到健脾养胃、补肾强筋的作用,帮助补充肾气,改善日常乏力、腰膝酸软等不适;孕早期女性适量食用能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助力。
栗子虽好,却不能贪嘴。张晗提醒,栗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远高于普通坚果,过量食用容易热量超标,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此外,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对于儿童来说,适量吃栗子能调节脾胃功能,助力生长发育,但如果孩子本身有积食、腹胀的情况,就建议暂时不吃,避免症状加重。
山楂冰糖葫芦口感酸甜,不仅能开胃,在中医眼中更是一款养生佳品。张晗介绍,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入脾、胃、肝经,有着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尤其适合消化功能偏弱的人群。从人群适配性来看,山楂对女性和儿童十分友好。对女性而言,山楂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闭经,以及产后恶露不畅、腹部瘀阻等问题,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儿童来说,它更是“开胃小帮手”——既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还能缓解积食引发的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推荐的“养生山楂”,与街头常见的糖葫芦存在差异。街头糖葫芦制作时会裹上厚厚的白砂糖糖浆,过量摄入糖分不仅易导致发胖,还可能损伤牙齿和视力,儿童尤其要注意“食饮有节”。更重要的是,孕妇群体应对山楂冰糖葫芦“敬而远之”,山楂对子宫有一定刺激作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导致孕妇出现腹痛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早产等不良后果,张晗特别提醒,孕期一定要慎食山楂及山楂制品。 记者 王江黎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