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让创新之花绽放在生产一线

2025-09-08 14:50:4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创新始终如影随形。从曾经技术人员带头想“金点子”的个人行动,到如今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体作战,在全厂上下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员参与的创新氛围,创新创效的火花在生产最前沿持续绽放...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创新始终如影随形。从曾经技术人员带头想“金点子”的个人行动,到如今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集体作战,在全厂上下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员参与的创新氛围,创新创效的火花在生产最前沿持续绽放。

  特别是近几年,采油三厂坚持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以结果为导向,积极引导岗位员工投身生产、潜心观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提升基层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操作岗位员工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帮助更多员工成长成才,采油三厂不断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理论+实践+导师”三维培养模式,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开展政策理论与业务技能培训,推行“一对一”导师传帮带制度,并结合岗位特点设置轮岗交流、跨部门协作等实践活动,在专业培训+师傅带领+岗位实践的多重措施下,一大批热爱岗位、热爱创新的青年人才迅速成长为油田的骨干力量。

  设备维修的过程是技术传承的生动课堂,在维修现场,凡是更换的设备,分类整理,能修复的师父带着徒弟一起检修、焊接,不能修复的就拆解为零件教具。今天,走进以顾燕等劳模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创新修复的工具成果整齐陈列,每个工具上都贴着标签,详细记录着创新创效的作用和效益。

  宁夏首届“塞上工匠”陈善琴,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在她看来,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不是“炫技”,而是服务生产、便利工友。陈善琴带领团队研发的“油井载荷传感器”,省去了4个操作步骤,操作人员也从原来的2人减至1人,操作时间由平均40分钟减少至5分钟,每年可节约材料消耗费用60万元。面对年轻员工,她常以自己的经历勉励大家:从一名采油工到油田公司技能专家,从普通员工到劳动模范,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坚持。

  汗水折射出荣誉的光芒。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冲锋”,2025年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采油三厂参展成果《二氧化碳驱用气密封封隔器研发及试验》喜获金奖,《智能收球装置》斩获银奖。一项项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广大技术人员立足生产实践创新创造的智慧结晶,扩大了采油三厂创新发明的影响力,增强了创新成果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采油三厂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调研走访等方式,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向“劳模工匠”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更好地打造发展新引擎,真正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熠熠生辉,汇聚起奋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黄小辉)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长庆油田 采油三厂 创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