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百姓“枣”致富 ——旬阳市政协推动拐枣产业做大做强记实

2025-11-14 14:13:0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霜降节气刚过,在陕西省旬阳市就铺开一幅“产业兴旺、农户增收”的丰收图景。农户家房前屋后,沉甸甸的拐枣缀满枝头。...

  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陈和义 张肖 记者 唐冰)霜降节气刚过,在陕西省旬阳市就铺开一幅“产业兴旺、农户增收”的丰收图景。农户家房前屋后,沉甸甸的拐枣缀满枝头。

  作为“中国拐枣之乡”的陕西旬阳,依托悠久的种植历史与成熟的产业链条,让拐枣这一特色产品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这一成绩离不开政协的持续推动和不懈努力。

  旬阳市政协始终牢记“国之大者”重大政治责任,把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作为履职重点。敏锐地捕捉到拐枣的无限可能后,盯住这一特色产品不放松,始终围绕如何让漫山遍野的拐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持续深耕拐枣产业“鼓与呼、奔与走、推与动”,逐渐推动“深在闺中无人识”的产业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新一届政协组建以来,在助力拐枣产业发展中展现担当作为,发挥重要作用。每年围绕这一课题做足功课,紧紧围绕拐枣产业链建设选取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协商,积极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提出意见建议16件、社情民意信息3件。通过建言资政、献计出力,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履职成果,推动旬阳拐枣产业迎来了从“土特产”到“大产业”的华丽蜕变,成为秦巴山区践行“两山”理念、助农致富的典型案例。

  调研鼓与呼,让拐枣走出大山,走进产业中心

  拐枣,学名枳椇,喜阳耐寒,果肉肥厚,营养丰富,既可生食、酿酒、熬糖,也可入药,具有利尿、解酒毒、缓解热病消渴、发热等功效。地处秦巴山区的旬阳市,拥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悠久的拐枣栽培历史。千百年来,旬阳拐枣漫山遍野,农民房前屋后都有种植,但主要作为木材和酿酒原料,未能与农民增收紧密联系在一起。

  转变始于2022年年初,新一届的市政协在选择议题时将拐枣产业作为议政性协商课题之一,组建由副主席牵头、专委会负责、相关委员参与、各部门配合的拐枣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组,全面启动专题调研协商。历经5个月调研,课题组走遍了全市21个镇、数十个村、实地走进数十家拐枣企业,走访上百户农民群众,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的质量很高!值得每位领导、各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认真阅习。”市委书记陈红星审阅调研报告后,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把拐枣产业作为一产的前位产业,凝聚共识,以问题为导向,以短板弱项为主攻,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把拐枣产业建成万亿产值世界品牌的旬阳高质量发展支柱产业。随即,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拐枣产业发展座谈会,经过深入分析研讨,郑重作出“把拐枣产业作为旬阳农业首位产业”的重大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拐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扶持政策,加大宣传推介,加快链式发展,力争到2030年突破百亿元目标。

  调研报告中的建议也很快得到落实。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以政协退届副主席王成书任链长的拐枣产业链建设专班、成立了拐枣发展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委员们上山下乡,走家串户,每天早出晚归为拐枣产业发展鼓劲呐喊。这是政协始终围绕拐枣产业履职尽责勇担当、深入协商不停步,持续用心用力用情推动拐枣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向前行的缩影,印证着政协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拐枣产业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的履职实践。

  提案推与动,让拐枣走出闺中,走进群众心中

  党委、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旬阳市将拐枣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市政协也始终将拐枣产业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

  “拐枣价格下滑,谷贱伤农,种植户已经出现意见”“果农管理粗放,鲜果品质参差不齐”……广大政协委员针对拐枣发展的痛点接连发声,积极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建言献策,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吴群军委员提出《关于加大拐枣产业资金扶持稳定拐枣价格的建议》,重在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张恩波委员提出《关于制定拐枣果品等级的建议》的提案,重在提升果品价值;白建友委员提出《关于制定出台拐枣农产品市场保护价的建议》的提案,重在维护果农利益……,一件件提案都体现了委员建言建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以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优势书写履职尽责的成绩。

  “提案关乎产业发展和农户利益,必须尽快落实”旬阳市政协主席曾炜介绍,市政协联合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提案交办会,市长和政协主席分别进行讲话安排部署对提案办理工作提出要求,明确时限,要求相关部门务必以高度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提案落地生效,要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在政协的推动下,旬阳拐枣的产业主导地位不断提升,产业动能不断增强,产业联动效应不断放大,形成了旬阳拐枣独具特色的首位产业打造模式,全市拐枣产业的多元发展带动了农民致富,有效促进农户稳定增收。

  主动谋与干,让拐枣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商超

  面对“十四五”产业升级的契机和2030年综合产值破百亿目标,市政协始终锚定核心目标,为拐枣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市政协历次全体会议上,委员们不断为拐枣产业发展拓宽新途径,“拐枣+文旅”“拐枣+康养”、拐枣特色饮食、拐枣文创……2025年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邢兆平委员提出《关于打造“百村一品”拐枣产业的建议》的意见建议得到政府分管领导的积极推动落实。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林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建立拐枣产业基地建设奖补机制,对从事拐枣种植的产业大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奖补,通过“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拐枣产业,共建成拐枣万亩镇6个、千亩示范村30个,拐枣种植总面积达40万亩,年产鲜果达8万吨,占全国拐枣产量的80%以上,累计带动8万余户村民受益。

  广大委员不仅仅建言献策,也相继挽起裤腿下河试水,从“建言者”成为“实干家”,纷纷带头发展拐枣产业。王茂均领办的“拐枣王”系列果酒厂区,年产拐枣基酒20吨、商品酒2万箱,年销售额过两百万元;周勋委员带头发展拐枣种植2000余亩,年产量200余万斤,带动户均增收2500余元,领办的晶樱酒厂,年产拐枣酒1万余箱,销售额超过一百万元;吴群军委员领办的拐枣解酒饮料畅销全国。市政协主席带队组建招商引资团队,开展全国各地“扣门招商”,抽调专人配合招商中心及全市招商会在多地进行拐枣产业招商推介8场,积极参与拐枣文化节、专题推介会、门户网站等形式集中推介旬阳拐枣,已与7家行业龙头达成合作意向。

  截至目前,旬阳拐枣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值突破5亿元,产量超2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80%,年产鲜果超20万吨,建成30个千亩示范村,带动26.7万农民人均年增收近千元,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带动10万户农户稳定增收。旬阳已形成20余种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产业链的多元化拓展进一步提升了拐枣作为“中国拐枣之乡”的价值。这些数据正是政协履职尽责的有力回答,是市政协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的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厚植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中写好履职答卷,着力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担当新作为新样子。”旬阳市政协主席曾炜说,拐枣是旬阳历史悠久具有良好前景的特色产业,市政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坚持在助力拐枣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履职尽责,为农民增收贡献智慧和力量。乡村的绿水青山,是看得见的美景,更是摸得着的财富,市政协不断深挖价值、延伸链条,让生态资源变成了富民活资产。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旬阳市政协 拐枣产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