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在陕北这片广袤而厚重的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震撼人心的艺术瑰宝,陕北民歌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这样一个人,他怀揣着对陕北民歌的无限热爱,一路执着前行,不仅在民歌舞台上绽放光彩,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文化的坚守与对社会的担当,他就是榆林市政协委员、陕北民歌博物馆歌唱演员王志行。
从艺路上不断成长
王志行自幼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只是出于喜欢所以自己一直在摸索。”即便生活艰难,王志行心中的歌唱梦想却从未熄灭。2011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他有幸师从陕北原生歌后雒翠莲,从此开启了系统学习陕北民歌演唱技巧的征程。
在从艺路上,王志行凭借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曾多次代表榆林市登上全省乃至全国的舞台,将陕北民歌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更多的人。
如今,陕北民歌博物馆已成为传播陕北民歌的重要阵地。作为博物馆歌唱演员,王志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现场演唱陕北民歌,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成为了博物馆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益路上全心投入
王志行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2017年当绥德县城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时,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赶赴抗灾抢险第一线,帮助受灾群众转移。同时,他还购买了大量的饮用水和食品,为受灾群众提供急需的生活物资保障。2022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他再次冲在最前线,主动承担起最危险的病毒消杀工作。他身着防护服,穿梭在各个角落,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此外,他还积极担任助农大使,充分利用自身影响力为陕北农特优产品进行直播带货,耐心地向观众介绍陕北特色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慰问敬老院、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公益爱心活动现场,也经常能看到王志行的身影。
“陕北民歌博物馆筹备前期,我带着筹备组走访了很多农村深山里的民歌艺人,博物馆建成后,我又长期在馆里进行展演”。王志行说,他在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倾注了不少心血。
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传承陕北民歌方面,他担负起了免费教学任务,不仅为民歌爱好者现场传授经验,平日里凡来求教者,他都通过讲与唱相结合的方式,把自己对陕北民歌的理解和沉淀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位前来学习的学生,让大家快速掌握演唱技巧。
履职路上主动作为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王志行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经常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履职尽责的能力,争做一名“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合格委员。
履职路上,他深入基层,倾听社情民意,聚焦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等方面持续开展专题调研。在榆林市两会期间,他提出了《关于加强陕北民歌创作基地建设》的提案,建议榆林成立专业的陕北民歌培训学校,拍摄陕北民歌纪录片,打造陕北民歌实景剧,运用小品小戏、陕北说书、陕北秧歌等方式,加大陕北民歌传播力度,为建设文明榆林提供强有力文化软实力保障。在《关于榆林白云山大力开展海峡两岸大型道文化交流活动》的提案中,他建议通过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他的这些提案,都是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后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王志行,这位从陕北黄土地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坚守和担当,在文艺、公益与委员履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他以对陕北民歌的热爱为基石,以对公益事业的热心为动力,以对政协委员职责的担当为指引,在不同的领域都留下了坚实而深刻的足迹。他不仅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更在政协委员的岗位上为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记者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