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宜玉红 记者 樊星)发展文旅,既能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绘就更美“诗与远方”。近年来,潼关县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自然资源,全力书写文旅产业升级的崭新答卷。
5月29日,潼关县政协副主席汤振华带领教育文化卫生界别组部分委员,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进行界别协商,县政府副县长赵磊参加,共同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精准献策。
“馍的销量咋样?主要销往哪些地方”“产品制作中用哪些现代工艺”……在潼关馍特酥食品有限公司,视察组深入了解潼关特色美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听完潼关馍特酥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后,马青委员建议,将潼关黄河、秦岭等自然元素与传统糕点包装结合,开发兼具地域特色与实用性的文创食品礼盒。
王鹏委员建议,以该家公司为试点,搭建文旅文创产业孵化平台,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推动潼关特色手工艺品、非遗食品衍生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运营,让传统美食成为可带走的文化名片。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有力守护着文明精华、文化源头。走进潼关博物馆,委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文史和馆藏情况,沉浸于历史文化的厚重氛围。围绕古战场文化资源,祁金良委员说,可以在博物馆周边开发沉浸式实景游戏,例如“穿越古通关”等文化项目,通过角色扮演重现古代战事,增强文旅体验感。
如何进一步讲好馆藏文物故事?陈继峰委员建议,要以博物馆为核心,策划“潼关历史文化巡回展”,走进周边城市社区、学校,不断扩大潼关文化影响力。
非遗文化,重在传承。在潼关滨河小学,一场非遗传承表演,让视察组每一位成员都印象深刻。王红艳委员说,应该在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邀请学校非遗课程老师及传承人入驻,现场展示皮影、剪纸等技艺并开展教学体验。
看着眼前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杨永娜委员不由得为非遗传承人短缺开始担忧。她建议,应该依托学校非遗教育资源,建立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文创设计、非遗传承等专业人才,为文旅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在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根据所看所想所思,围绕调研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田丹宏委员建议,应该在博物馆、景点沿线增设智慧导览系统,提供多语言讲解、AR景点复原等功能。
文旅跨区域合作应该是当务之急,董小英委员建议,要以潼关文旅资源为纽带,与周边城市联动推出“黄河文化探秘游”“秦岭生态研学游”等精品线路。
刘珊委员认为,文旅跨区合作建设的同时也应该聚焦宣传矩阵建设,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潼关文旅官方自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各点位特色短视频与图文故事,让世界知道潼关。
周丽委员建议,要积极构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三位一体机制,在景区开发中严守生态红线,建立文旅项目环境影响动态评估体系;推动文创产品原料绿色化、生产低碳化,探索“以旧换新”文创回收机制等,让潼关的绿水青山与人文古韵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
听完大家的发言,汤振华表示,“文旅兴县”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要发展战略。文旅部门要深入挖掘潼关的优势资源,加速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引入新技术、培育新业态,不断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助力文旅企业蓬勃发展,推动全县文旅产业实现“从有向优向新”的跨越升级。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