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钱荔 记者 樊星)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与“压舱石”,而优质的消费环境则是点燃市场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如何以更优消费环境提振市场信心、释放增长动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5月28日,大荔县政协副主席张华带领部分委员深入一线,就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作为承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的重要阵地,商超的品质与安全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感。在爱家超市中心广场店,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张美丽委员眼中满是关切,她说,“老百姓就想买到放心菜、安心粮,希望咱们县能积极搭建农产品质量溯源信息共享平台,让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看到食材来源的全过程,用数据说话,稳稳托住百姓的‘安全感’。”
温红立委员补充道:“线上购物已经成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大荔县的好多商品也在线上流通,为了让线上货品流通质量得到保障,必须联合互联网平台建立商家信用评价体系,对一些不达要求的店铺严格进行限流整改,确保商品安全。”
一方美食,半城烟火。特色餐饮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镌刻城市记忆的文化图腾。走进许发记卤肉铺,阵阵肉香勾起儿时回忆。
“大荔美食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咱们一定要把这块金字招牌擦亮。”雷军龙委员建议,打造“大荔美食诚信联盟”,统一服务标准,推行“明厨亮灶+线上直播”,让每一位食客隔着屏幕都能看到制作过程,吃得开心更吃得舒心。
看着眼前忙碌的店员,王博委员说:“这些商户们起早贪黑不容易,咱们得帮助他们提升服务能力,通过开展‘商户服务质量培训月’活动,邀请专家手把手教法规、传技巧,让商家既有热情又有专业范儿。”
灶台方寸间,蕴藏大乾坤。餐饮行业的每一次创新,都是消费升级的生动注脚,也关乎城市美食名片的成色。在西施泡馍钟楼店,王佩委员敏锐捕捉到预制菜等新业态的发展潜力,他直言,餐饮行业日新月异,预制菜等新业态迅速发展,但规范必须跟上,要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给商家立好规矩,加大乱象整治,保护大荔美食名声。
李袁委员说,大荔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以特色餐饮为圆心,打造集美食、民俗、非遗于一体的“大荔特色消费街区”,让这里成为本地人爱逛、外地人必打卡的“烟火地标”。
电商直播不仅是带货渠道,更成为地方特色走向全国的“数字快车”。在陕西尚栖云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着眼前滚动播放直播数据的电子大屏,张新兴委员说,电商直播是大荔走向全国的新窗口,要严格杜绝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的问题,建立主播信用档案,严格规范营销行为,让每一场直播都成为大荔好物的“诚信代言”。
程红蕊委员补充道,目前线上消费维权困难,可尝试开发“线上维权灯塔”手机端维权小程序,从投诉到反馈全流程“一站式”搞定,让消费者维权不再跑断腿、操碎心。
农货集散地,民生大舞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牵着市民餐桌,是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的“压舱石”。在惠源农产品批发市场,望着一车车新鲜果蔬,鲍升旗委员说,“这里是大荔农产品的‘大本营’,必须树好诚信标杆,建立‘消费环境红黑榜’,让诚信经营成为大荔最闪亮的名片。”
看着手中一颗颗金黄的大荔冬枣,王棉委员感慨道:“大荔的农产品个个都是宝,可以组织‘大荔好物推荐官’评选活动,用短视频、直播讲好它们的故事,让全国人民都尝到大荔的甜蜜。”
听着委员们的发言,张华说,委员们带着对家乡的赤诚之心,提出的建议很精准,饱含智慧和温度。要创新探索多元联动机制,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借助电商力量,让大荔的特色农产品、传统美食走向全国;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提升消费服务体验品质,真正将大荔打造成消费者向往的“消费福地”,让消费活力助推大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