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载体,是联系委员的重要纽带,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主要依托。咸阳市九届政协以来,把打造“一委一品”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来抓,配强专委会工作力量,打造各具特色的专委会履职品牌。各专委会立足专业特长和职能优势,以“专”出特色、“专”出质量、“专”出水平的工作成效,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市政协关于“一委一品”建设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以文化人凝心铸魂 书香赋能深化履职”目标,强化文化文史鲜明特色,推动读书履职深度融合,打造“文史聚共识 读书促履职”品牌,“一委一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牢筑思想引领品牌建设
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每年制定和落实《“书香政协”咸阳·正读书活动工作计划》和《政协委员培训计划》,组织举办全市政协系统“懂政协、强素质、提能力”履职专题培训班,做到市政协委员履职培训全覆盖。依托咸阳“智慧政协”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委员大讲堂,组织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大讲堂培训16期,在“智慧政协”云尚正悦平台展播65期委员履职短视频。以“9.21”委员活动日为契机,连续两年策划举办“书香政协”咸阳·正读书视频分享会,推动读书与履职深度融合。
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组织举办“同心聚伟力 奋斗铸辉煌——咸阳市政协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主题活动和“弘扬政协优良传统 讲好政协履职故事”短视频大赛,市、县两级政协共录制33个短视频,15个作品获得表彰。
聚焦协商提升品牌质量
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围绕中心建言议政,服务大局协商履职。近年来,围绕“实施‘老城复兴’计划 推进中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提升咸阳‘老字号’品牌影响力 激发消费潜力”等主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建言,共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积极为助推咸阳市“西部文化名市”建设献计出力。
今年,按照“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协商座谈会协商主题和有关要求,于5月份就“加快构建‘北部生态康养与山地度假’产业链”开展专题调研;6月份,参加市政协九届十二次常委会“培育壮大文旅产业,聚力建设西部文化名市”专题议政协商并做大会发言;9月份,牵头开展“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文旅融合互通调研,召开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协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10月下旬,参加“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区政协协商座谈会,为推进“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西安—咸阳一体化纵深发展建言献策。
做实文史资料奠定品牌内涵
按照省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史资料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政协2023—2027年文史资料工作规划》要求,修订完善《文史资料征集编辑出版管理制度》,聘请12名专家担任咸阳市政协文史资料专家,举办全市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专题培训,制定《“咸阳印记”系列丛书编纂出版工作方案》。
目前,文史图书《文物证史 博观咸阳——文物背后的故事(上下册)》已征集编纂42万字,正在全力推进书稿编审工作,预计明年初印刷出版。同时,不断加强对外文化文史工作交流,与数十个地市政协建立了文史资料交流机制,推动专委会文史资料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开展文化服务突出品牌特色
充分发挥清渭楼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秦商量·同心汇和咸来读书荟“三位一体”作用,持续开展文化服务为民活动。工作室邀请省、市书画名家常态化开展“文化公益大讲堂”活动30余场,研学活动10余场,举办各类书画展上百场,服务群众1万多人。
组织文艺界委员以书法、绘画、诵读、歌唱、剪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咸来读书荟文化活动12场。经常性组织各领域代表人士在委员工作室座谈交流,开展“微调研”“微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加强公共文化体系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建议提案20余条,提交《关于以“秦文化”为主元素打造城市IP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10余条,以文化人,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推动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史聚共识 读书促履职”品牌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再上台阶。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