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延安市政协主席杨光远代表延安市政协:
以“规划、机制、产业、人才”四轮驱动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一、坚持以规划为统领。逐村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准确掌握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产业基础等基本村情。列出资源、项目和需求清单,科学合理规划,实行“一村一策”,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推动特色产业错位发展,坚决避免“一刀切、一般齐和一哄而上”。
二、建立治护长效机制。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从农村垃圾处理、村庄环境整治入手,再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先易后难、逐级推进。建立政府财政拨款、集体投入、社会融资、企业捐赠等稳定多元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估体系,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钱用、能用好。建立严格的农民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定期检查评估、吸纳村民意见建议、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评选和美庭院与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等一系列举措,把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形成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三、精准培育乡村产业。以村为单位全面摸排村集体建设用地情况,有序开展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等土地综合整治,多措并举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通过出租、入股、共同经营、流转管护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充分盘活各类土地、房产等闲置低效资产,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输血、造血、活血”功能。大力扶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注重从返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退伍军人中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健全基层党支部书记“选、培、考”机制,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支持县域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发展,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启动“农创客培育工程”,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对返乡入乡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让具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各类返乡入乡人才“引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