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代表省台盟: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023年以来,我省以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初步形成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面貌。但同时,我省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发展相对薄弱。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收入不均衡。二是人口流失和乡村“空心化”并存。三是县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四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仍需提升。为此建议:
一是坚持试点示范,突出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学习运用浙江经验做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和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行使和收益分配机制,激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加强土地征收管理,完善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推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涉农高校在乡村建立科技小院,鼓励推行乡村紧缺人才定向培养。
二是坚持分类发展,积极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尊重县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县乡村道路联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深化县级统管机制,持续提升供水服务以及应急保供能力。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短板。
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学习浙江培育乡村产业做法,发挥县级统筹资源要素作用,明晰主攻方向,确定首位产业,形成“一县一策”,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加快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园。完善县级集配中心和镇级专业市场、村组田头市场功能,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
四是坚持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努力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加大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力度,打造陕西版的“富春山居图”。持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