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刘名洋 记者 唐冰)“东关历史街区市政协要来调研,材料上该说的都说了,我们还要说些啥?”2023年5月5日,汉滨区政协委员翁军接到社区书记打来的请教电话。
见证新世纪老城日新月异变化的翁军,脱口而出:“前不久,美食节搞得还不错,可以争取在东关夜市城附近建一个永久性的百姓大舞台,让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武术、声乐、汉调二黄表演,有固定场所。”他虽然调离老城四、五年了,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界别政协委员,仍有剪不断、心相连的牵挂。
二十一世纪初,翁军在老城街道从事经济工作时,他就提出“东抓清真食品产业,西促桥西广场建设,南扩精品商贸流通,北推汉滨公园开发”的设想。2012年,进入办事处党委班子,又进入区政协民族宗教祖国统一委员会,成为了“双料”委员,他更加勤于用脚丈量这3.5平方公里,用眼睛观察这沧桑巨变,用笔记录这生生不息的繁衍,这是一块荟萃多元文化的沃土,是老安康城的记忆和传承,是3000里汉江的一个重要节点,低视角高位思考,小切口多点聚焦,致力于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于是,有了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推动少数民族老年公寓建设、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提案,有了禁止汉江电鱼等社情民意,有了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历史文化街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大年三十连夜赶写了一份禁止捕杀、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的提案。随后,既当“记者”又当“编辑”,出刊内部资料抗击疫情企业专报16期,很受欢迎,也很有热度。比如,第一期将募捐的爱心人士名字用红榜刊出,激发了众志成城,有的企业慷慨解囊10万元,有的企业多次募捐不止,涓涓爱心,源源不断,一位手头并不宽裕的会长,因紧急筹措资金采购医用物资而超预算,就大方的“包葫芦头”(兜底)了。
2021年,翁军委员走进街头巷尾,与街坊邻居坦诚交流,根据群众强烈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触及道德底线、公序良俗“红线”的不文明行为,纳入公民信用档案;二是禁止城市居民区养鸽子,避免飞禽携带病菌、传播病毒的风险;三是加大餐饮行业整治力度,制止使用既擦桌子又洗碗的“多功能抹布”等。
2022年7月,汉滨区政协十六届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工商联界别委员工作室,翁军担任第一召集人。在争取有关方面支持下,迅速落实了有牌子、有场地、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等硬性要求,完成了来自不同专委会22名工商界委员的汇集,遵循委员主体作用的特点,探索创新“三点两线一中心”模式,即立足原点、聚焦难点、破除堵点,接政策“天线”、守法纪“底线”,协调解决民生和民营企业发展梗阻问题的“321工作法”,牛刀小试,初见成效,《促进汉滨工业经济要素资源有序循环的调研报告》被区委、区政府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包”采纳。
想群众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2021年7月,全区强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翁军考虑到机关人员紧张,就主动请缨到脱贫村去担任驻村工作队员。汉滨区工商联主席易玮肯定道:“翁军委员为他人分忧的品行,有情怀,更有担当。”
他到农村,就把“双走进”延伸到农户。在建民街道赤卫村,倾情“过四关”,一过汛情关,和村民一道赤手搬杂石、铲淤泥,一刻不歇的奋战3小时,掏通了泥石流堵塞的泄洪涵洞;二过旱情关,会同村干部查旱情、保墒情,登门入户宣传防暑降温和秸秆禁烧注意事项;三过疫情关,随同医护人员给返乡村民上门做核酸检测和抗原体测试;四过舆情关,发挥特长,特殊时期引导正向舆情舆论,采写《信息“跑腿”碰壁后……柯长秀,笑了》的报道被新华网转载,阅读量超过50万次。发现农村破旧土坯房影响村容村貌问题,提出了《关于拆除农村破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的建议》提案。发动工作室委员调研乡村振兴和看望慰问一线干部群众。临别时,村上特意制作一面镶嵌“肩负使命促振兴、秉承初心为民生”的烫金锦旗赠送。
能协商、会议事、善谏言,是对翁军的一个标准素描。担当汉滨区政协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三连贯”的政协委员,70多件提案、20余条信息、6次大会发言、7次荣获年度优秀委员。2023年更是开了挂,开局就收获五项大奖:“秦商量”故事片《民意,惦记在心》短视频获省政协优秀作品奖,《“幸福花开”分外香》获区政协二等奖,获援企纾困提案、优秀委员工作室等殊荣。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