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平:聚焦“双碳”目标、发挥区域优势 加快推进我省储能产业发展

2023-06-28 16:04:4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电等)成为国家“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同时,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需求更加紧迫,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是促进新能源并网与消纳的重要条件。未来通过不断加强储能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来保障电网及能源安全,为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保障,助力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快速实现。...

记者 杜静波 摄

  6月28日下午,省政协召开“加快推进我省储能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省政协委员,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金平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电等)成为国家“双碳”目标的有力支撑。同时,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需求更加紧迫,大力发展储能产业,是促进新能源并网与消纳的重要条件。未来通过不断加强储能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来保障电网及能源安全,为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保障,助力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快速实现。

  一、我省目前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资源禀赋优越

  我省地处西北,陕北部分地区及宝鸡凤县小部分地区属风能资源2级区,定边县是全省风力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同时,我省属太阳能资源高值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大于5040兆焦/平方米的面积为4.33万平方公里,可发电为6.3×105亿千瓦时·年。

  (二)新能源消纳问题迫在眉睫

  2022年,世界风电、光伏发电量为3.43万亿千瓦时,占全球发电量12%。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为1.19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4.2%。陕西风电、光伏发电量为262.64亿千瓦时,占陕西总发电量的9.6%。我省风、光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低于全球及全国平均水平,大力发展新能源势在必行。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展新能源(风、光发电)匹配储能政策的指导性原则及《陕西省新型储能建设方案(暂行)》办法规定,陕西地区需要按照10%-20%的发电量配建储能电站(根据《陕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30年,陕西省风电、光伏装机将达到8000万千瓦,新能源电站配套储能容量将达到800-1600万千瓦);还可以通过储能电站实现对电网的调峰功能,缓解电网压力;用户侧的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峰谷电差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发展配套储能产业大有可为。

  (三)具有发展储能产业优势

  在全钒液流电池上,陕西有色集团依托3040万吨钒矿资源,具备全钒液流电池集成储存系统和1万立方米钒电解流生产能力。在锂电池上,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弗迪电池公司等企业高端锂电池生产企业,并且在能源管理系统(EM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全国领先;榆林化学50万吨DMC项目是中国在建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在压缩空气储能上,陕鼓集团已完成300MW大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压缩机组研发并投入相关示范项目进行实例应用;西北电力设计院有丰富的电站EPC经验和业绩,在压储项目上有着主导设计的优势。陕西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储能产业基础。

  (四)科教优势“就地转化”,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陕西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发展储能产业对口材料、电气、能源、数字化、自动控制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时,借助秦创原的“东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有色院等共同打造良好的储能产业技术体系,助力我省储能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对我省储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抢抓资源优势,确立我省储能产业特色,尽快出台我省新型储能建设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

  目前我省应强化储能产业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进一步摸清我省储能产业相关资源,确立我省未来储能产业发展特色和方向,尽快出台具有我省特色优势的新型储能建设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

  (二)聚焦我省优势资源,发挥省内储能龙头企业作用,主动开展对外合作,强化储能产业链发展

  陕西省内目前储能产业链协同力度小,产业发展缓慢、不均衡。建议以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等为主要抓手,立足省内企业已有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以省内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为链主单位,强化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作。同时,还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省外业界各优势企业开展合作,补齐省内链条短板,共同推进技术研发和能力提升,共同推动陕西省储能行业发展。

  (三)深化电力体系改革,促进我省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全面推动陕西省电力现货市场改革和运行,支持储能电站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市场。同时组织制定分布式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相关细则,探索“分布式发电+储能+隔墙售电”试点项目建设,同时创新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应用,以此来破解新能源分布式发电项目就近交易和消纳的问题。

  (四)鼓励产学研用结合等形式,加强新型储能技术装备及系统技术研发

  建议依托我省强大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发挥秦创原平台力量,将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纳入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利用“揭榜挂帅”机制,支持省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突破。

  (五)设立产业基金为产业链输血造血

  建议我省借鉴东南沿海省份经验,研究成立我省储能产业基金,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利用产业资本助力储能产业蓬勃发展。

  (六)积极建设示范项目,带动储能产业发展

  建议通过优先并网、优先消纳政策,引导新能源项目积极配置新型储能设施;引导省内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示范项目及工程,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加快省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项目经验积累,提升省内储能产业链的竞争力,助力我省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刘金平 区域优势 储能产业发展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