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3-02-13 09:03:2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根据省政协年度视察考察调研安排,去年7月至8月,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视察团,先后赴渭南、安康视察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省政协办公厅联络处

  根据省政协年度视察考察调研安排,去年7月至8月,省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视察团,先后赴渭南、安康视察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其间,视察团一行听取有关方面情况汇报,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工厂、家庭作坊、基层社区等地,实地了解有效衔接工作中的责任落实、产业联农带农、扶贫形成资产管护等情况,研究有效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扎实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的对策。

  存在问题

  一是脱贫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我省脱贫地区中有11个国家重点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弱、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疫情灾情等不利因素下,防返贫致贫的压力较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尤为艰巨。

  二是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压力较大。因资金投入受限,苹果、猕猴桃、茶叶等优势产业的防灾减灾和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抵御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等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影响群众稳定收入。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还较低,产业链和价值链较短,农业科技服务跟进不及时,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不强,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难。部分脱贫劳动力就业不稳定,受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也影响了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现有龙头企业中从事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较少,整体实力仍然不强,与小农户之间主要为松散的产销合作关系,利益联结机制不灵活,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多数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缺少产业经营经验和能力,部分主体经营管理不够规范,一些由经营主体实施的财政扶持项目和扶贫资金,由于缺少有效管用的机制约束,广大农户受益较少,惠农政策的红利享受不充分。

  四是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农村青年向城市流动的趋势不断加快,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低学历和“空心化”问题交织,“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较为突出。懂市场、善经营、会技术的人才更加紧缺,缺少能人带动和致富带头人,创业创新群体趋于弱化,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均衡。近年来,财政在“三农”方面的投入主要倾向于贫困村、贫困户,对整体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投入偏少,非贫困村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脱贫村与非贫困村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反差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繁重,制约了乡村振兴均衡推进。

  意见建议

  (一)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为前提,精准认定支持监测对象。一是持续强化“2531”监测帮扶机制,规范识别认定程序,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精准认定监测对象。二是注重年度集中排查和日常动态监测相结合,加强行业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健全县、乡村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体系,做到应排尽排、应纳尽纳。三是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帮扶需求、发展能力等实施分类帮扶,及时落实针对性、精准性帮扶措施。四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在产业扶持、就业促进、以工代赈等方面优先支持监测帮扶对象。

  (二)以政策和项目带动为重点,推动脱贫县加快发展。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确定需要取消、接续、完善、强化的政策措施,推动帮扶政策、资金项目、各方力量向脱贫县倾斜支持,不断缩小脱贫县与其他县的发展差距。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交通等条件,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增强苹果、猕猴桃、设施农业和养殖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农产品加工流通新的增长点,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三是发挥苏陕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等平台作用,加强经济交流合作,培育储备项目,推动脱贫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促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四是注重挖掘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因地制宜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多样化,着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三)以产业发展和就业为抓手,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一是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的比例应逐年增长,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振兴,加快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完善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机制,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把帮扶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脱贫群众。三是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富民贷等金融政策,稳步提高到户产业的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技能培训、岗位对接,落实以工代赈、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就地就近稳岗就业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和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四)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根本,提升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一是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岗位津贴制度和考评激励机制,拓宽上升通道,激励优秀年轻专业人才到农业生产一线建功立业,着力打造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组织队伍。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的引导和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农民创业创新意识、生产经营能力、技术与管理水平。三是深度挖掘乡村“能人”,打破唯学历、资历、职称和身份论人才的传统观念,“海选”出各类“能人”,加大帮扶力度,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批”。四是大力发展“归燕经济”,在经费支持、措施配套、责任落实等方面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乡情牌”,吸引各类人才“上山下乡”,锻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五)以推进乡村建设治理为契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分类,合理定点、定位、定规模、定功能。二是突出城乡一体,加快配套实施农村道路、供水保障、农机装备、防灾减灾和数字信息提升工程,开展乡村振兴抓点示范和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选树培育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三是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全域美丽乡村。四是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文明新风培育行动,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六)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制度创新为保障,确保体制机制衔接到位。一是借鉴脱贫攻坚“五级书记”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完善省级有效衔接领导小组运行机制,继续实行省级领导和部门责任清单落实等5项制度,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及时跟进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借鉴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考核做法,衔接制定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夯实市县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三是构建起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纪律检查、加强法律惩戒,积极树立基层党组织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面貌。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