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昌荣
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关乎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环境优则企业兴、企业兴则经济兴。6月23日,汉滨区政协召开十五届十八次常委会议,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协商,共谋良策。
区政协主席李建飞主持会议,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出席,区发改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区政协各办主任、副主任,部分政协委员等列席会议。
近年来,汉滨区按照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相继印发了《汉滨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如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办理”、审批服务全面启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批流程推行最多跑一次、税务服务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营商环境时谈时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此,今年4月以来,区政协组织委员深入区直部门、五里集中工业区、城东新区和部分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走访等形式,详细了解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发现,在实际中,汉滨区民营企业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和瓶颈,主要体现涉企服务的主动性精准度、执法监管力度、权益法治保障、涉农企业等方面。
“部分单位行政审批放权不到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现象,事中事后监管和并联审批还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对审批事项把握不准,致使群众企业来回跑,‘最多跑一次’没有完全实现。”区政协经济委办主任陈国峰代表调研组发言时表示,目前汉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从事行政审批工作人员仅10人,30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转化后,一个审批股室承担大量的审批工作,服务质量和时效难以保证。
他建议,要在破解“放”不彻底、“管”不到位、“服”不高效的问题上下功夫,创新人事编制管理方式和管理岗位人员选拔任用、聘任管理办法,提升服务企业和项目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网上办事精细化水平,更大范围扩大“一网通办”,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应突出的来回跑等问题,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在政策宣传、招商引资等方面,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活动为契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多角度的宣传和解读,结合城市创建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让招商引资企业招得来、留得住。
在加强人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晏长丽委员认为,随着改革和持续减权放权授权的新形势,集中审批服务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之外,对涉及划转的事项应实行“人随编走、编随事走”,及时划转人员和编制,增强审批服务力量。
在走访中,黄琳委员发现,尽管中省市先后出台了不少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但企业的知晓率不高,致使部分政策只停留在纸上,没落到实处。
“建议由区政府牵头,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配合参与政策传导机制,明确责任,实施部门联动,对享受扶持政策的中小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同时建立督查机制,对相关部门落实办法、力度、效果进行督查,为深入落实扶持政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黄琳建议到。
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民营经济企业权益法治保障方面,王洪波建议,推进涉企收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健全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要加强部门执法检查联动,突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形成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坚决管住伸向企业乱收费的“黑手”;加大事关市场秩序安全、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强行供料、强揽工程、阻挠项目建设、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创建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
新环境催生新业态。对于新兴产业,王洪波还建议在审批方面要主动借鉴外地经验,切忌推诿“躺平”,同时采取包容创新、谨慎稳妥的监管措施,保证产业稳定发展。
“金融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仍未健全,即便有分担机制,但银行在操作上分别对待,出现不愿分担或转嫁给贷款户的现象,使得担保体系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李天平表示。
他建议,银行应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放担保准入门槛,建立完善抵押质押评估登记平台,自觉履行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发挥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杠杆和桥梁作用,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
在农业产业方面,“三变”资金存在隐患。梁静娜委员谈到:“农业园区的三变资金大多投入在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该资金所有权仍归村集体组织。一旦村集体收回资金,园区发展便遭遇打击。
区政协副主席周裕厚也关注了此问题,他建议类似的资金使用,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其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经营主体(可设置年限),且这部分资金不再参与分红,而经营流动资金继续参与分红,以此稳定三变资金的使用,同时给经营主体吃下产业发展的“定心丸”。
近4个小时的协商议政,委员们热烈讨论、广泛互动,大家纷纷表示,希望通过积极建言献策,真正为优化汉滨区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供智力参考。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