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静波 摄
6月24日下午,省政协月度协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召开。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常成成表示: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加凸显。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教育创新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力支撑。如何将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是当前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许多教育发达地区教学研究的一项全新课题。
一、加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意义
自2015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教育部联合开展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认定和培育工作。至今,已累计评定首批25所示范校和4批165所试点校。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已取得积极成效,社会影响力正不断扩大。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内容,聚焦关键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应以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发明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
一是要合理设置阶段性教育目标。小学阶段应重在启蒙教育,初中、高中阶段则应以普及教育为主。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以感性材料为主,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应从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身边的知识产权现象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而初中、高中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理解、概括与判断能力逐步形成,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产权保护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实践,学会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权益,从小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是要准确把握和使用各类载体。中小学知识产权主要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中著作权,与中小学关系密切,如教师独创的课件、教案、论文或者学生自己的作文、作品等,作为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妥善保管,尽可能避免因侵害著作权而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要注意引导教师、学生购买正版书籍等,谨慎使用他人著作,避免出现侵害他人著作权的现象发生。其次就是专利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小学的发明创造也日益增多,学校应注重和加强专利管理能力,提高专利保护水平;同时,在购买、使用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时也要慎重,要确保来源合法,避免使用侵权产品。第三就是商标权,对于学校来讲,可视性标志主要包括校名、校徽等,这些和有形资产一样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不仅是学校的独特标志,更是学校的文化体现,对于学校的名誉和发展具有突出意义。作为学校,必须精心设计并用心维护好自己的“商标”。
三是要不断完善有效的教育体系。开展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既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作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从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观念生成三个维度,精心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与有关知识普及相结合,与各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美术手工制作相结合,与小发明小创造相结合,与研究性课题课程相结合,使知识产权教育真正融入课堂、走出校园,适应社会发展。要着眼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企业走访、社会调查和进社区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的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要注重收集教师教学设计、活动方案、典型案例和师生作品等,积极搭建共享共建平台,不断丰富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教学资源库。
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保护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我们西部地区来讲,这项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学校仍处于摸索阶段。让我们齐心协力,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力争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助力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