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2019-01-13 16:18:4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截止2017年底,新城区注册登记的民营经济实体达到9.7万余户,其中二产不足10%,三产超过90%,批发零售业又占了三产中的八成以上,这凸显了新城是商贸大区的特色,也呈现了新城区产业相对单一的劣势。...

  齐心协力共建幸福新城

  ——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新城区政协民营经济调研组汤鑫:

  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截止2017年底,新城区注册登记的民营经济实体达到9.7万余户,其中二产不足10%,三产超过90%,批发零售业又占了三产中的八成以上,这凸显了新城是商贸大区的特色,也呈现了新城区产业相对单一的劣势。

  从2015到2017年度的统计来看,新城区民营经济保持着基本平稳略有增长的趋势,数量方面已逐步居于主体地位。从对财税的贡献来看,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特别是区域内民营纳税主体非正常户居高不下。

  尽管民营经济已经成长为新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新城区的民营经济还存在着实质性和阶段性差距。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发展底气不足、民营经济量小质低、发展政策花多果少、民企要素贫血严重、软环境仍是发展的软肋、推进机制不畅等问题。

  建议:

  一是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氛围,要制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方案,以做民企“娘家”的心态,集聚社会各种力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竭尽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换挡升级,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产业规划,不仅要在制定上下功夫,更要在落实上出实招;

  三是主动作为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要在全方位扩大开放上下功夫,在整合资源盘活存量上下功夫,要在重点培植规模企业上下功夫,各方施策多方用力,帮助民企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转型发展中赢得空间,在创新技术、业态等方面赢得市场;

  四是不折不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生根,以良好的政策,最大力度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严查政策实施和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使各类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千方百计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渴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协调和服务职能,重点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融资、人才、用工和创新能力等难题;

  六是不遗余力将软环境做成硬资源,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中,以暖心服务打造民营经济聚集的“洼地”,以优质的软环境推进民营经济的强力发展;

  七是扎实构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机制,要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纳入对各单位的业绩考核评价和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之中,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民营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新城区政协医联体建设调研组王小禹:

  医联体建设现状与发展

  开展医联体建设,是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建立合理有序分级诊疗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而分级诊疗对于充分整合利用医疗资源,引导患者科学合理就医,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新城区医联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医联体深层次整合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不足、“三医联动”政策措施滞后、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差异明显、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建议:

  强化三医联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医联体发展配套政策与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盘活区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医师队伍建设;强化宣传引导,完善家庭签约服务,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有效服务为抓手,推进医联体制度发展,通过优质化服务和差异化政策吸引居民主动签约。

  民革新城区工委陈述:

  挖掘文化产业附加值让网红变红利

  新城区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传统文化产业从业者收入偏低、创新步伐受传统思维影响较大。

  如何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新城区的传统文化产业又该如何创新升级,增加它的附加值呢?

  建议:用好网络平台,让大家在互联网上找到你;转变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产业活起来;融入时代内涵,用组合拳巩固口碑;提升服务质量,挖掘文化产业规模效益,打出组合拳,通过多个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让“网红”产品或产业持续变成传统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红利。

  民盟新城区工委刘婷:

  加快建设促进信息素养快提升

  近年来,新城区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创新推进“名校+”工程,打造新城教育追赶超越新高地,教师队伍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益探索之后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组建65个“名校+”共同体,打造了一批高品质、高颜值的新优质学校,强力推进新城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进程。

  调研中发现,教师信息技术学习意识较强但学以致用不足;没有形成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教学实践的软环境,信息化呈现低层次使用状态,教师资源整合意识不强;部分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设备硬件条件还需要完善;全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水平不均衡,“名校+”建设的资源平台支撑以及“名师+”在信息素养提升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不断更新一线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二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构建一体化信息培训体系,要加强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三是依据任教学科特点开发信息化教学培训模式,加强教师队伍信息专业化建设。四是鼓励多元化教学平台和软件的使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五是凭借“大数据”建立网状教学评价系统的对策;六是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设备、网络平台等软硬件条件,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保障。

  民建新城区工委易婧:

  加强群众文化发展

  作为西安的核心城区,新城区近年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的现实和长远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认为,这种“成绩与期待”间的现实缺口,无疑说明我们还需要继续不懈努力工作,把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期待变为现实,把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一一满足,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经过调研发现,经过这几年的加速发展,“文化资源短缺的状态”已基本改变。对此,我们认为我区的公共文化事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改变单一产品简单填补群众闲暇时光的“短缺”思维定势,聚焦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现实,充分增强群众文化创新能力,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保证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的作用。

  建议:

  一是强化区文化馆主导、示范作用,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增强带动力;二是明确街道文化站的作用,文化专干还应进一步聚焦群众文化;三是加强社区文化覆盖,做到群众文化工作“四进社区”,要让健全的组织网络进社区,艺术辅导进社区,文化活动进社区,文艺团队进社区。

  九三学社新城区工委主委牛一芳:

  做大做强西安民间金融小镇

  金融小镇是金融业聚集发展的新形式、打破金融传统发展路径的新探索。目前,西安民间金融小镇小镇共聚集传统小贷、网络小贷、融资担保、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服务机构82家,累计为全市近4400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165亿元融资贷款,贡献地方税收2.1亿元。

  从调研情况看,新城区民间金融小镇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要实现“国际标准、全国一流、西北首屈一指”的目标,尚有以下几方面不利因素:一是金融小镇区位优势不明显,必备功能的复合度低,狭小的发展空间和周边固有的传统业态,对民间金融小镇的“微城市”多功能复合发展构成了客观局限;二是金融企业缺乏内动力,进镇入驻的能动性弱,缺乏新兴产业集群的带动、辐射和溢出效应;三是金融聚集区块同城多处,招商引资差异度低,招商引资过程中难免出现“多凤求凰”的局面;四是金融政策存在较大波动,工作目标的靶向性差,国家一直在加强管控金融风险,不断出台一些“刹车”政策,使民间金融小镇招商引资的目标难以精准定位;五是行政审批过于严苛,制约了金融小镇上规模发展。

  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与创新融资模式并举,扩容、美化、提升金融小镇外部环境,提升入驻企业的小镇品质体验指数;二是坚持星级服务,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增强软实力、扩大吸引力;三是做好招商定位,加强宣传推介、出台有竞争力的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全力培植发展沃土;四是尽快搭建产学研三位一体金融共生平台,突破区域限制,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城区政协医卫组吴茵: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近年来,新城区不断加大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力度,把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作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抓手,作为深化医疗改革、改善民生、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相继制定《新城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城区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等指导性文件,谋划医改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广阔蓝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建设资金,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基础服务能力建设。

  新城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硬件基础建设落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二是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建设滞后,人员短缺;三是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落后,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建议:

  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充实中医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专业化;提升中医药信息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优势,全面带动我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记者 李荣 整理)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新城区政协 齐心协力 发言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