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政协帮扶蒲溪镇响洞河村纪实
□ 张海燕
初冬时节,阳光温婉。
走进脱贫攻坚一线的汉阴,山村小路上挖掘机的轰鸣声,农民弯腰忙碌的身影,集中连片种植的中药材,成群结队的散养鸡在空旷的山地上觅食,勾勒出一幅精准扶贫的喜人景象。
11月1日至3日,汉阴县政协主席史正林、副主席符清野再次来到蒲溪镇田禾、盘龙、天星、响洞河等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并现场召开响洞河村脱贫产业推进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让脱贫产业兴起来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把贫困人口镶嵌在产业链上,让每个贫困户都有适合自己的产业……”史正林如是说。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帮扶干部要有的放矢地帮贫困户订制符合实际的长、短期产业规划,确保户不漏人,村不漏户。坚持一户一业,长短结合,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
在汉阴县政协精心帮扶下,响洞河村探索出的以中药材、蚕桑、养殖等为龙头,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长效运行机制,带动群众发展特色种植1000亩、桑园1000亩,养蚕2000张,生态养殖1万头,成立蚕桑、中药材种植、竹编等5个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走出了一条科学化、特色化种养殖之路。
让通组道路畅起来
交通落后是制约响洞河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今年以来,在汉阴县政协及各帮扶部门的倾情帮扶下,协调资金1000余万元新修通组水泥路11.4公里,加宽道路4.6公里,完成“油返砂”工程4.8公里,彻底解决了该村400余户1300人产业发展难问题。
“组组通”建设让多年深居大山的贫困群众兴奋不已。“我做梦也没想到这几条路会一起修,明年我想再养300头羊……”村民石业宝高兴地说。在响洞河村,像这样早就盼望把致富路修到家门口的村民还有很多。
让扶贫软件实起来
扶贫软件资料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在响洞河、田禾、盘龙村,汉阴县政协领导对一户一档进行逐一检查,要求严格按照脱贫办的档案标准,统一模版、统一格式、统一分类、统一标准执行,逐项完善,逐村落实。无论是镇村资料、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还是贫困户户内资料,都要做到分类科学、归档合理、查阅方便,使扶贫档案真正成为了解扶贫基本情况、掌握扶贫工作动态、展示脱贫成果的重要窗口,为扶贫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可靠依据。
让村级班子硬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以前的响洞河村村部年久失修,办公条件极差。自开展帮扶以来,汉阴县政协多方筹措资金35万元,新建改造村办公楼和卫生室,并组织帮扶部门捐赠了近100张办公桌椅,完善村级活动阵地设施,使村部面貌焕然一新。
村级班子处于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第一线,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领头雁”“顶梁柱”和“排头兵”。今年以来,汉阴县政协带领村班子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对脱贫攻坚和其他政策的深入学习,坚持将每项工作做到周安排、周部署、周汇报,积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让干部在扶贫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得到加强,真正形成了团结务实奋进的扶贫班子。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